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脉传“城”@北京中轴线 】专访邱峥:天坛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明珠

2024-01-03 14: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邱峥给优万娜介绍北京中轴线

走在天坛古树的树荫下,北京中轴文化研究所所长邱峥和留学生尤万娜感受着这条贯穿北京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它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1271年建元大都,有了北京中轴线的概念,当时是3.8公里;明初建北平城,北京中轴线延长到4.8公里;明朝嘉靖时期,1530年开始修建了外城,到1553年外城建好后,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共7.8公里长度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纵贯南北,是由永定门,天坛,故宫,钟鼓楼等15处构成。其中大部分处于中轴线上,但天坛和先农坛、太庙和社稷坛,并不在中轴线上,而是紧靠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它们因中轴线而存在,因此属于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轴线以居中道路联系起皇家宫苑、礼仪祭祀、国家庆典使用的国家性空间,城门、钟鼓楼等城市管理设施,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商业街市。这样的布局将古籍《考工记》所记载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最为完整地呈现出来了。但这里所谓的“对称”,并非绝对的几何对称,而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反映在空间上的“形式对称”,如“左祖右社”是营建国都的“规制对称”。

北京中轴线作为元、明、清及近代国都的核心,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社会包容并蓄的精神信仰和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这也是天坛虽然地理位置不在中轴线上,但依然被称为中轴线上明珠的原因所在。

邱峥讲道,我国历来重视礼仪,古代有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祀属于“五礼”之首——吉礼的部分,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其中,祀天神,主要是对皇天、日月星辰、雨水等的祭祀礼仪;祭地祇,主要是对社稷、五帝、五岳、山川林泽、四方百物的祭祀礼仪;祭人鬼,主要是对先王、先祖的祭祀礼仪。天帝只有天子才能祭祀,自西周以来,我国形成了以祭天为核心的祭祀制度。

祭祀拥有一套内容庞大、逻辑复杂的系统。老北京用“九坛八庙一口钟”这句俗语来描述其坛庙建筑,这个俗语里的坛庙很多都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邱峥说道:“九坛”是实数,指的是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有些场所里面不只有一座坛。同时,“八庙”的“八”也是个实数,指的是太庙、孔庙、历代帝王庙、在故宫里面的奉先殿、传心殿、雍和宫、寿皇殿和堂子。像太庙、社稷坛、天坛与先农坛等四处坛庙祭祀对象主要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对应着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天、地、人……

【责任编辑:吴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