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原创剧目《鼓楼那些事儿》国话首演 “背包法官”上演胡同断案

2023-11-17 10:5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中国网11月17日讯(记者 马旷)11月15日晚,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成功。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塑造基层法官鲜活形象 展现新时期新北京新风貌

《鼓楼那些事儿》由刘深、杨浥堃编剧,林熙越导演,王琛任舞美设计,韩江任灯光设计,陈雷作曲,演员刘端端、夏力薪、樊尚宏等主演。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鼓楼那些事儿》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鲜活形象,通过讲述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能动司法小故事。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谈到《鼓楼那些事儿》的创作时表示,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要贴近真实生活、贴近广大人民,要展现出万家灯火的烟火气。这也正是剧组主创团队的初心。因此,剧中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中轴线穿过的“鼓楼苑”社区里的各种家长里短,而是每天骑着电动车、背着国徽、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解决无数鸡毛蒜皮琐事的“背包法官”。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舞美设计王琛将老北京胡同搬到了舞台上,多重叙事空间在方寸之间自由切换,葡萄藤、石墩子、大槐树……各处逼真的细节都充溢着浓浓的京味儿。灯光设计韩江模拟一天中的光线变化,用灯光效果恰到好处地烘托人物的微妙心理,也交代了时间的流逝。作曲陈雷创作的融合传统京味与时尚元素的音乐,凸显着剧中气氛和人物复杂的心理。

《鼓楼那些事儿》既是一部写基层法官赵晓海的戏,也是一部群戏,有名有姓的人物非常多。这也是一部展现新时期新北京新风貌的作品,其中既有新观念,又有传统老理儿,还有家庭成员之间、左邻右舍之间的各种碰撞。他们遇到的问题有婚姻调解,有遗产继承;有交通事故,有洗衣纠纷……这些人物和故事围绕着“背包法官”赵晓海的工作和生活徐徐展开,同时各种各样的司法案件穿插其间,抽丝剥茧、层层推进,牵动着观众的心。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演员表演鲜活生动 有情有趣传递人情与温暖

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刘端端表示:“非常感谢剧院的信任,把赵晓海如此重要的角色交给我来诠释,作为青年戏剧人,我有责任将如赵晓海一样的基层法官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传递给观众,同时表达出他们身上的人情与温暖。”

该剧的最终舞台呈现离不开剧组主创的体验生活、深入采访以及编剧大量的案头工作,也离不开导演林熙越带领演员们一起在排练场里的二度创作。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夏力薪饰演的金奶奶,是从小到老生活在鼓楼苑社区的“元老”,也是有礼有面有情有义、深爱北京的“老北京”代表。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整个创排过程中,中国国家话剧院三十多名优秀演员每天加班加点,积极投入到对每个人物的精心打磨和塑造中,每位演员都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各种细节的丰富,力求每个人物都更加丰满充实、真实可信、有情有趣,为观众和舞台奉献上一部既有社会意义又有艺术价值的原创舞台精品佳作。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11月15日,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

原型人物观看首演 各界观众高度好评

《鼓楼那些事儿》首演当天,剧中原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背包法官”典型人物冯晓光和赵海都前来观看了演出。冯晓光法官表示,想不到基层法官处理的家长里短纠纷,竟然能够登上国家级的话剧舞台,这让他倍感振奋和鼓舞。赵海则很感谢国家话剧院创排该戏,让人民群众了解到基层法官工作的苦与乐,也了解到走街串巷巡回工作的重要性,该剧的上演,既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来自福建省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的林晶鸿表示:“《鼓楼那些事儿》令我感触颇深。这部剧节奏紧凑、剧情精彩,表演层次分明、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刻画了一位有温度、有情怀、有责任的基层‘背包法官’形象,生动展现了法院工作的真实场景和法官的酸甜苦辣。”

“作为一名法学生,之前可能一直停留在书本的知识中,并没有听说过‘背包法官’,可能并不像在法庭中那么威严,但却处处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用最朴实无华的话去讲解法律知识,用人情味连接起与当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帮助当事人梳理情感纠纷。”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三批法律实习生姜懿格说。

(编审:唐佳蕾)

【责任编辑:马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