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本网独家>

黄友义: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对外话语体系 要善于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

2023-11-09 21: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11月9日讯(记者 赵晓雯)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传播与文明互鉴”论坛11月9日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枕水厅举办。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在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把握数字技术发展机遇,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大意义、深远影响和有效路径,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凝聚广泛共识。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在进行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对外话语体系,离不开对外翻译,要构建一个强大的国家翻译机制,以及一个非常有力的国家翻译队伍。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传播与文明互鉴”论坛上进行主题演讲。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

黄友义表示,全球有80亿人,其中66亿是外国人,在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当中,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必须把中文翻译成外文。

“传统翻译是将外语翻译成母语,翻译过程当中实现了语言、思维和文化的转换,这是开‘顺风车’。但是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要把中国的文化向世界介绍出去,世界上没有足够的外国人来帮助我们,中国人就必须要做这项工作,所以我们越来越多的翻译都在从事‘翻译中国’的工作。”黄友义说。

“中译外难度非常大。今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文明’要怎么翻译?习近平主席强调的是文明互鉴,文明因为互鉴而丰富,因此,‘文明’的英文应该翻成复数,差一个字母便会让人觉得中国想把各个文明统一成一体,意思相差甚远。”黄友义说。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语言,要让外国人理解中国文化就要做很多编辑加工的工作。”黄友义进一步解释称,比如“新时代的十年”,中国人知道是哪“十年”,但外国受众未必知道。还有“天人合一”等许多词汇,都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文化转换。

“把母语翻译成外语,就像‘开倒车’一样难,但是必须有人做,我们也希望有外国人帮我们做,同时靠机器帮我们解决翻译问题,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黄友义说。

黄友义表示,因此除了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中译外这种文化的转换,另外则是打造一个更强大的介绍中国观点的语料库,给机器提供学习、提升翻译能力的机会。

“要让机器帮助我们,我们必须首先帮助机器,给机器提供大量的语料库。但对外翻译不是靠少数人零敲碎打,这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便能做成的。”黄友义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对外话语体系,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国家翻译机制,需要一个非常有力的国家翻译队伍。

编审:魏婧 蔡晓娟


【责任编辑:孙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