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升政策效果
中国网10月17日讯(记者 蒋新宇、实习记者 臧以然)“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是7月24日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会议也强调,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这种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10月14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升政策效果”为主题,围绕政策内容、效果分析和优化建议三方面发布专题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各类宏观政策的大致内容。在财政方面,积极发挥税收作用,对经营困难的中微企业加大帮扶力度,通过减税降费和专项债发行,对存量债务进行置换,进一步拓宽地方政府财政空间。此外,积极发挥货币政策结构优化作用,尤其着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进行房地产政策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报告指出,评估政策的效果表现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宏观政策的协调性有所提升,通过新一轮统一监管模式尽可能地破解了合成谬误的产生,在总量维度上,结构上,尤其是高质量发展上可以看到政策效果的初步显现。另一方面,今年总需求状况不佳,资产负债表受到冲击的同时,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在中国经济经历结构性因素变化,从增量经济走向存量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政策设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下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表现出政策效果在逐渐减弱的现象。
报告认为,要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进一步解决好地方政府的化债问题,进一步调整房地产政策。资本市场要凸显其财富管理功能,不是简单地关注新增IPO,而是对新增保证质量,同时更多关注资本市场的违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对违规行为的遏制真正实现资本市场存量和增量生态的优化。
报告建议,短期核心政策的着力点是疏通政策传导渠道。提高政策传导效率,紧紧抓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一关键点,修复资产负债表。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地产政策、地方政府债务和资本市场修复居民、企业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来看,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理顺发挥市场作用的渠道,发挥好价格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