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6日讯 自1964年建交以来,中法关系至今已经历了54年的历程,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年也整整40年。事实证明,中法关系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高水平,完全得益于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以及这一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果。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可以看到,中法两国建交在上世纪60年代,而两国关系真正大幅度提升却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这并非是一个偶然。因为80年代正是中国开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改革开放凸显了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法国拥有产品、资金和技术,中国则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这就为两国扩大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发展空间。

中法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前驻法大使赵进军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改革开放后,法国是第一个对中国敞开核电合作大门的西方国家。一位中方核电专家曾告诉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中国考察团到苏联、美国、欧洲等地核电站参观时,其他国家均不让中国科学家进入核心部位,只有法国全面开放让我们参观。”因此,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核电都是中法合作的成果。当中国进入研发第三代核电时,美国AP1000的核电模式才加入进来。今年6月广东台山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这是全球第一台实现并网发电的法国EPR三代核电机组,也是中法合作的最大能源项目。

据赵进军介绍,2004年10月,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双方正式签署了高铁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份有关高铁项目的合作协议,同时带动了次年德国同中国签署了同样的协议。后来,日本、加拿大也陆续同中方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天,中国掌握了卓越的高铁实用技术,构建了2.5万公里的高铁网。这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中国与多国开展科技合作取得的成果,而这其中法国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此外,中国同法国在民航技术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同中方有多方面的合作项目,目前又有了新进展。今年1月,空客与中方合作伙伴签署一项框架协议,计划将2008年投产的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产量增加至每月6架。

今年10月,中法海洋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两国在通讯卫星技术领域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

核电、高铁、航空技术、卫星通讯等是高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推动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多领域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尖端产品。改革开放40年的经历表明,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和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巨大成果,这同中国长期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是分不开的。因此,可以实事求是地说,时至今日,中法两国的合作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完全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如今,中法合作已经不只局限于双边的范围,从“双赢”朝着“三赢”的方向推进。李克强总理2015年6月28日至7月2日曾对欧洲进行访问,这次访问的一个亮点是中国提出同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努力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需要相关装备和生产线。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拥有性价比较高的优势产能。欧洲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三方携手开展合作,不仅可以适应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助于中国装备提质升级,也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出口,共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这一主张得到了法方积极响应,双方发表了《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