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5日讯(记者 张艳玲) 2012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有9899万人,截至2017年底,贫困人口还有3000万左右,5年累计减贫6600万以上。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今年1月表示,这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我们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

中国是如何取得这样的脱贫成就?1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国贫困人口画像及精准扶贫评估研讨会暨中国贫困人口追踪调查数据库发布会上,与会专家从精准扶贫、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化、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服务业等多方面勾画出脱贫攻坚的“中国方略”。

精准扶贫短期效果显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新业发布的《中国贫困人口画像及精准扶贫评估报告》显示,因病、因残、缺技术是中国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因素,务工收入成其主要收入。他指出,精准扶贫的短期效果显现,劳动人口平均劳动时间延长,贫困户收入显著增加,工资占比提高。但精准扶贫长期评估效果显现要到2036年。

中国的脱贫方略

就业

到城市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是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手段。郑新业建议,中央政府能保持城市对贫困人口的开放,确保其能就业。同时,让企业进入贫困地区,开发贫困地区的女性劳动力红利,帮助女性脱贫,效果比男性好。他同时建议,地方政府调整激励,警惕返贫。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赖德胜说,就业是解决贫困的手段,帮助贫困人口就业是解决其脱贫的重要途径。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开发就业岗位、精准培训,带动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9月,全国累计帮扶了859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计划是1000万。

“引进产业项目带动就业脱贫,把产业某些工序搬到贫困人口家门口去,让他们在家里也能工作、挣钱,这是很好的脱贫手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