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屏观看效果更佳

2018年1月21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医生为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测试。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点击观看组图】

8岁的张小璐从出生那天起就从没开口讲过一句话,先天性的听力障碍使她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来自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离异家庭无力支付高达2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这让张小璐的病情拖延至今。

同县的男孩王磊出生后听到任何声音都毫无反应,家人误以为是刚满1岁的孩子年纪尚小,长大一点听力自然会正常。没有想到最近却被医院告知孩子患有听力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未来将无法康复。

2018年1月21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筛查。中国网实习记者 朱珊杉 摄

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3万名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表明,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单就听力残疾而言,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3万名。近年来,青少年的听力受损情况呈现上升趋势。

据西和县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西和县城镇听障残疾有600多人,全县有2岁至10岁听力障碍儿童160名,所占比例近三成。然而,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及患儿家长意识不足等原因,很多听力障碍儿童没有及时得到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杰介绍说:“从孩子出生到六七个月,这个时期非常重要。这是一个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孩子把听到的声音和大脑内信息进行整合,将这个信号反映出来。若因为听不见,错过这个年龄以后再学说话,学起来  会很艰难,并且效果很差。”

2018年1月21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正在进行检查的疑似听力障碍儿童。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精准康复服务让听障问题早发现

我国《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听力筛查的年龄为0至6岁,即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将进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常规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

2016年6月2日,为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普遍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三部门共同制定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西和县积极响应国家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成立精准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定小组,并选择定点精准康复服务机构,通过这些措施对全县所有的残疾儿童有组织地进行筛查。

西和县残联理事长柳访明对中国网记者说:“筛查工作很有必要。只有掌握了残疾儿童底数,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精准康复服务。并按照将来的残疾儿童实际需求,逐年加强筛查工作力度”。

2018年1月22日,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听障儿童潘小明与哥哥和妈妈玩耍。中国网实习记者 李逸奇 摄

听障治疗帮扶为家庭重燃希望

近年来,隶属全国妇联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围绕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紧贴儿童成长发展中的教育、健康等关键需求,不断探索帮扶儿童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2018年1月21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组织协调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疗专家及志愿者精准扶贫医疗团队走进甘肃省西和县,对全县近1300名儿童的视力及听力进行免费筛查治疗资助。

西和县万峡镇潘湾村村民李丽环告诉中国网记者,儿子潘小明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医生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但手术价格实在昂贵,家里没有能力负担,只能做保守治疗。

据中国网记者调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花费一般在10万到20万元左右,加上后期康复费用,总额高达30万元。对这个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价。这次听力筛查及资助项目,让李丽环一家人重新看到了希望。

李丽环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资助我们孩子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挽救了我的孩子,让我们一家重现欢声笑语。”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表示:“此次筛查及治疗资助将对西和县已经建立档案的听障儿童进行重新检查和确认,对已经确认的部分听障儿童及两个乡镇的适龄小学生进行拉网式筛查。对符合医疗手术的听障、视障儿童,将在2018年春节后分批分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等相关手术。筛查活动结束后,将在西和县建立固定的儿童听力及视力健康医疗点。”(文中未成年人为化名)

(文字/  赵超    许志玉  策划/  赵超  吴佳潼    摄像(影)/吴佳潼    赵超    朱珊杉  李逸奇   剪辑/吴佳潼)

往期回顾

帧像 | 造血干细胞捐献:生命重生之种

帧像 | 2017年度特刊 · 初心

帧像 | 春蕾女童破茧记

帧像 | 新疆儿科医生的坚守

帧像 | 艾滋病检测——感染者的恐惧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