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制定和修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由一个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中共八大适应党的中心工作的转变制定了一部好党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社会改革等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在这个大背景下,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共9章59条)。
这部章程继承了中共七大党章的主要内容,增加了体现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内容:如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强调执政党核心领导作用的极端重要性等。党章对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作出初步规定等。邓小平作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2.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失误与党章制定和修改的曲折
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间,196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通过经过重大修改的九大党章,共五章十二条。
这次党章的修改是以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为依据的,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由此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1973年中共十大对党章进行了修改,内容为六章十二条,但没有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一大在这个重要问题上也没有进行纠正。这标志着党章的制定和修改、党的建设出现了曲折。
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执政党的建设出现重大曲折,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
要铭记毛泽东为代表的老革命家的伟大贡献,但也要吸取党的建设留下的深刻教训。这也说明党章修改过程中出现曲折。但一个成熟的党会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吸取教训,可以化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