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在外场指挥飞行。杨军 摄

不断更新知识教带新人

在无人机战斗力建设发展这条路上,有李浩每一个坚实的脚印。

那时,我国大型无人机作战运用才刚刚开始,尽快完成有人机飞行员到无人机飞行员的转换是李浩最大的愿望。但无人机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更高,对理论基础和科技素养要求比有人机更高。李浩没有认输,他把休息时间都搬到了办公室、机库和地面站,与年轻人比着练、争着学。

经过多波次转场训练,部队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战时转场方法,装备怎么加固最省时、更可靠,哪些东西必须带、哪些东西不必带……已经形成固化条文,写进作战手册。

现在,李浩需要承担新型无人机的性能鉴定、作战试验等任务,不断改装接装、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将成为常态。

今年6月初,空军某综合演习打响,李浩作为操控员执行此次任务。飞机刚刚进入打击区域,监控屏幕上图像突然出现卡滞,回波增益猛然下降,飞机姿态数据中断。“敌方压制干扰!”链路监控员迅速判别,“保持冷静,这就是实战……”李浩打开备用频率、切换链路频道、调整飞机姿态……一些列操作后,通信链路重新建立,“蓝军”目标已暴露在无人“天眼”之下。

飞行空域陌生、气象条件陌生、侦察目标特性未知……这些近似实战的演习对于现在的李浩来说,“那都不是事”。

为空军新质战斗力提升作贡献

“每次飞行都是首飞状态。”李浩一直是那个敢于以责任心扛着风险前进的人。他认为,加入了空军新质战斗力这个团队,为空军战斗力提升作出一点贡献,就是满足和收获。

从任务规划到无人机使用管理、机务维修乃至无人机改进升级,李浩都有深刻见解,30多年有人机飞行“一人一机”的思维模式被他打破,“多人一机”无人机作战系统思维逐渐形成。

2014年全军举行大型综合性演习,无人机发射导弹命中“敌”要害,这是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在全军部队面前亮相,完美展示了“侦察-打击-评估”能力。同年“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李浩操控无人机穿越电磁迷雾,对“蓝军”指挥车“一剑封喉”……这是中国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出色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今年五月以来,李浩所在部队连续四次携实装执行转场演训,都是进驻就“开战”,但是听到命令,他仍激动万分:“锤炼部队应急作战能力的时候到了!”

徒弟陈永超这样评价他:“李老师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要一有任务,他两眼就放光。”

“瞄准实战研究无人机战术战法,练就过硬作战本领,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新装备,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解决掉、把飞行员带教好。”展望刚刚开始又憧憬满怀的无人机道路,李浩信心满满:“只要让我飞,我肯定继续飞!”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