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更高产是永恒主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粮食产量连年增长,2015年喜获“十二连增”。尤其是近3年来粮食生产高位爬坡,更是难能可贵,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亮点之一。
也许当年的吃饭问题对如今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已经走远,但是否粮食连年增产,就意味着国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了呢?
“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牢记历史,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曾几何时,中国人有过凭“票”吃饭的日子,方寸大小的一片薄纸,直接关系人最基本的权利——吃饭;“吃饱饭”曾经是困扰我们的一件难事。
“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从2000年到2016年,由袁隆平领衔的团队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067公斤的超级稻攻关五期目标。下一个目标将是每公顷产17吨,相当于亩产1135公斤。
然而,粮食安全极为复杂,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推进,粮食需求量刚性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4万亿斤,粮食增长要赶上消费增加的速度,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人多地少缺水的国情制约着粮食生产潜力的挖掘,“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影响着农民种粮积极性。
袁隆平表示,“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特别是中国有超过60%的人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提高水稻产量,对保护世界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据专家估计,现在每公顷水稻产量可以提供27个人的口粮,到2050年每公顷产量必须提供43个人的口粮;到2030年水稻产量要比1995年提高60%才能满足需要。
“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能确保自己粮食安全的国家。”习总书记说,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
所以,尽管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但并不意味着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相反恰恰在农业形势好的时候,更不能麻痹松懈,放松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