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寨蔬菜花卉大棚。人民画报 秦斌 摄

土地,农民的命根子

“乡亲们住着新房子,绝不能让他们饿着肚皮子。”2006年,裴春亮投资3000万,挖平村南的荒山,为全村500多口人盖新房,两年后,村民们欢欢喜喜搬进新村,告别了漏风漏雨的土坯房。此后,如何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成了裴春亮的工作重心。

裴春亮深知,裴寨人祖祖辈辈和土地打交道,农业才是他们安身立命之道。2010年,裴寨老村宅基地复垦了600多亩良田,用来搭建玻璃日光温室和钢架地温温室,种植大棚蔬菜和鲜切花。种粮食,每亩地收入不过五六百元,而种无公害蔬菜,每亩地能赚两万元,种鲜切花利润更可观,每亩地能赚六万元。尽管如此,裴寨人常年耕种红薯花生小麦,从未接触过大棚种植,水源、销路、种植技术,每个问题都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裴春亮两次带队去山东寿光参观先进的大棚农业,让二三十名裴寨村民走到这个东北邻省的田间地头,亲眼看看温室大棚里该如何种。回到裴寨,有些人动了心,但仍然不敢尝试。这时,裴寨村的党员便率先行动,种出成果村民们自然会跟着干。为了给村民提供便利,裴寨村党支部副书记裴龙翔带头成立了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种子、种植技术和经营销售。村里还请来当地农业局、科技局以及河南科技学院的专家,不仅在会堂里给村民上课,还走到大棚里手把手指导。

蔬菜刚种进大棚时,裴春亮也暗暗担心销路不佳会挫伤村民的积极性,于是他自己掏钱在高速公路旁投放广告,在广告牌上留下村干部的电话,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联系,这些人逐渐发展了固定客户,裴寨的大棚蔬菜便不再愁销路。目前,裴寨社区高效农业已经从2010年的250亩发展到了1500余亩,建成各类温室750余座,共有1200多名村民参与进来。

裴寨社区商业街。人民画报 秦斌 摄

第一锤,敲我叔伯哥家

2008年底,裴寨新村建成,万象更新,但村里的商业街仍然破旧,路面只有六七米宽,拥堵不堪。裴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一起商量重建商业街,计划把道路拓宽到25米,拆掉老街,按面积给村民补上新店面。当时,不少店铺刚建起三四年,村民们或多或少有些不情愿,个别村民反抗情绪还很激烈。

裴清丽是负责管理商业街的村委,他对当时的情形再熟悉不过。“好多党员家都有店铺,我自己家也是卖小百货的。”当时要拆迁,裴清丽家里人也不同意,他百般劝说,“不改善经营环境,就没有商机了,买东西的人就都走了,街道整洁漂亮,人才愿意来嘛。”

裴春亮明白,商业街的改造工作要推进下去,必须“先从自家人身上开刀”。裴春亮的叔伯哥在街上修摩托车,把他说通后,老街拆迁的大锤便正式落了第一下。随后,张贵先、裴泉海等党员纷纷带头拆掉自家店面。这样一来,村里其他人也不再有怨言。浩浩荡荡的商业街改造工程分三期陆续完成,破旧的老街消失在推土机扬起的尘土中,900多间整洁的商业楼房沿着宽阔的新路建起,超市、饭店、美容院、舞蹈房相继开业,这里也成了张村乡最热闹的一条街。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