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解读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

2025-01-23 07:2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1月23日讯 据商务部网站23日消息,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室)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就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通知》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2024年,为落实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要求,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制定《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为落实上述政策精神,在征求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室)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2025年继续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

《通知》紧贴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要求,从安全导向出发,聚焦以旧换新环节,明确以旧换新活动时间、补贴对象和标准、优化补贴流程及方式,提出规范销售环节、优化收旧环节、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数据收集等要求。明确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统一领导下,牵头做好本区域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施工作;对以旧换新涉及的相关环节,要依托当地专班认真落实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有关分工,打通卡点堵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消费者如何享受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

去年,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当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交售旧车、置换新车分别为138万辆,享受补贴资金6亿多元,带动销售37.4亿元。消费者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出行更便利、用车更安全。

自2025年1月1日起,延续执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对个人消费者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合格新车的,给予以旧换新补贴。补贴标准由商务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合理制定,与上年补贴标准相衔接,保持工作平稳过渡。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参加以旧换新活动获得的购新补贴不包含旧车售卖金额,“交售”的旧车按当地报废车的市场价回收,回收后将进行拆解处理,目的是将风险隐患较高的老旧电动自行车淘汰。消费者购买电动自行车新车时,应注意查验是否具有符合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产品合格证、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证书,开具正规发票,鼓励在门店协助下填报办理补贴所需信息。

为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鼓励各地采用支付立减等方式,补贴优惠直达消费者。鼓励进一步简化补贴发放流程,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取消补贴申请、审核、拨付中的非必要环节,加快审批进度,尽量缩短补贴到账时间。鼓励以销售门店为场景,提供售旧、换新、辅助上牌等“一站式”服务,便利消费者。

三、为什么对交售报废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并换购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消费者,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

据从负责标准制定和实施的部门了解,考虑到近年来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发展虽然较快,但铅酸蓄电池在电动自行车用电池中占比接近80%,且安全性较好、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青睐,对于报废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换购铅酸蓄电池自行车的消费者,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要求和现实情况,体现安全导向。

四、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有哪些新变化

《通知》主要聚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有关环节的组织和实施。

一是拓展了收旧范围。将电动自行车的收旧范围,由原来的“个人名下”变为“个人消费者”,凡是来源权属明确且配备车载电池的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均可参加以旧换新,资格确认方式由各地结合实际自主确定。

二是明确了报废更新的安全导向。将以旧换新补贴范围,由原来的“交回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电动自行车新车”变为“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合格新车”,“交售”体现旧车按市场价回收,“报废”体现禁止再次流通使用,购新补贴不包含旧车售卖金额,避免消费者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三是规范了参与主体。按照公开公平原则,各地自主确定参加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的销售企业或门店(含个体工商户等),及回收企业目录(每个城市不少于两家),名单要向社会公示。销售门店要做到政策图解、价格公示、监督电话、承诺书“四上墙”,加强面对面宣传。交售的老旧电动自行车必须交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回收企业报废处置,并完善交接手续,确保安全。参与以旧换新的各类销售和回收企业主体,要向社会公开承诺遵守各项规定,并接受主管部门、执法部门监督管理和有关部门指导。

另外,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及产品生产、认证、销售等,按职责分工由相关部门负责和解释。

【责任编辑:刘峻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