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论】抢票软件:是助力出行,还是“趁火打劫”?
说起火车票购票,人们并不陌生。然而如今的购票软件却打着“助力抢票”“加速成功”的幌子,挖空心思收割用户,所谓“加速包”不加速、诱导分享拉新、假借优惠收集个人信息,甚至扰乱正常购票秩序、影响运输安全……凡此种种,不禁让人质疑,这些第三方平台究竟是帮助旅客出行,还是在变相制造麻烦?
巧立名目,隐私泄露风险陡增。第三方购票平台巧设“陷阱”,悄无声息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飞猪”平台在用户登录时默认勾选“铁路系统行程同步”,未经同意就与12306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严重侵犯用户隐私。“美团”以“免费兑火车票”为噱头,吸引用户在其平台上输入12306的个人账号密码,变相收集购票信息。这种对个人数据的无底线获取,意味着用户的购票信息可能被平台任意存储、使用。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购票信息、行程安排被不法分子掌握,轻则遭遇骚扰推销,重则可能被诈骗,甚至影响人身安全。购票本是便民之举,怎能成为“隐私黑洞”?
夸张宣传,套路满满“割韭菜”。购票软件最擅长的,就是把旅客对“买票难”的焦虑变成自己的摇钱树。“飞猪”的“加速包”宣传称可提高抢票概率,其推出的营销活动号称“108000个全额免单”,表面上看是让利消费者,实际却是设定极其苛刻的中奖条件,给人空欢喜一场。同样,美团声称“可抢未开售车次”,也只是提前收集购票人信息,等待12306系统正常放票。这些所谓的“加速”实则是平台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甚至有用户发现,即便手机断网,系统仍然显示“抢票次数+1”,用户所付的钱,并不能真正提高抢票概率,只不过是给了平台一笔“智商税”罢了。
隐患重重,扰乱正常购票秩序。在高峰时段,12306瞬时访问量激增,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第三方平台的抢票请求,导致网络卡顿,用户往往还没点开页面,票就已经被“抢光”了。许多旅客最终无奈被迫转向这些购票软件,而这些被抢走的票,又被这些平台以“加价候补”“加速包”的形式转手卖给消费者,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制造问题再贩卖解决方案”的手段,简直是赤裸裸的利益收割。“携程”平台向用户推荐“有票先上车,向后多买X站”的投机做法,使得短途旅客难以买到车票,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这些购票平台的操作,不是在“帮助”用户,而是在制造混乱,让购票环境变得糟糕。
面对购票软件的种种乱象,近年来,国家已经多次打击不合理的票务代理和“黄牛”行为,但对于这些披着“正规平台”外衣的购票软件,还缺乏更明确、更有力的监管。科技应该是让人生活更便捷,而不是成为资本盘剥用户的工具,让用户被套路、被欺骗、被消耗。面对购票软件的“魔高一尺”,监管必须“道高一丈”,治理必须提速升级,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打击虚假宣传,整治不公平购票行为,切实保障旅客的合法权益,让购票回归公平透明,才是科技助力出行的应有之义。(文:景阳)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文明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