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在春运“慢火车”上感受民生温度
2025年春运已经开始,神州大地上,“流动的中国”再次展现出满满的活力。
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条条归途,涌动着人们对“中国年”的幸福期盼。
在“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的今天,在许多地区,仍有俗称绿皮车的公益性“慢火车”穿行于大山之间,站站必停、票价低廉。悠悠铁韵,在这个春运的特殊时刻,感受神州大地浓浓的民生温度。
【“慢火车”感受乡土中国】
云南昆明至贵州红果的5652次列车是由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绿皮公益“慢火车”之一。
列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行,目前单程运行261公里,沿途逢站必停,票价最高36.5元,相邻车站最低票价仅6元。
每天上午7点18分,这列“慢火车”从昆明站出发,服务于山区各族群众经商购物、务工求学、走亲访友等出行需求,同时也让山区农产品“走出去”,外面的生活用品、生产物资等“走进来”。
列车到达曲靖站后,许多带着农副产品的菜农会下车到车站旁的农贸市场内摆摊。热闹的市场里,新鲜的蔬菜瓜果很受欢迎,菜农的收入也会更高。菜农赵书英告诉记者,“我们都是坐‘慢火车’来的,政策很好,还有人家给我们办了摊位也不用收费,卖得又快又好。”
近年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在“慢火车”上设置志愿者服务岗位、建立列车便民点等方式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不断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让“慢火车”成为沿途旅客的“暖心车”。
满载带着泥土气息的农副产品,这趟连接乡村和城市的列车承载着铁路沿线农村地区人们生活的希望,“慢火车”不仅是沿线群众出行最踏实的依靠,更展现了中国交通的“温度”。
【“慢火车”不慢回家路】
深冬时节,塔里木河冰封,南疆褪去了往日的喧嚣,唯有片片绿洲升起渺渺炊烟。一趟缓缓经过的绿皮火车,护送着这一年在外漂泊的人们,穿越戈壁大漠,奔赴家的团圆。
春节前夕,记者登上新疆唯一一趟逢站必停的“慢火车”7557次列车,感受归乡百姓的喜悦和期盼。
在7557次列车上,旅客随音乐跳起麦西来甫。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慢火车”7556/7557次列车串联起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多地车站,全程30多小时,平均时速不到80公里,被沿线居民亲切称作“小慢”。票价最低仅有4元的“小慢”,是沿途学生的“校车”,也是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班车”。
在7557次列车上,一名小朋友在和家人玩耍。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新疆铁路部门介绍,2025年以来截至1月9日,南疆铁路共发送旅客32.62万人次,相比同期增长1.4万余人次。
在7557次列车上,一名旅客展示列车工作人员送的春联。新华社记者 郝玉 摄
【“慢火车”见证乡村旅游】
在山东,有一列7053/7054次公益“慢火车”,自1974年开行以来,它就在淄博站与泰山站之间服务鲁中山区的群众出行。近年来,这列火车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亲民的价格在网络上走红,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的温情纽带。
7053/7054次列车全程184公里,途经56座桥梁、22座隧道,共停靠20个乡村站点。全程票价仅需11.5元,最低站间票价更是低至1元,堪称“最便宜的火车”。
“慢火车”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出行便利,更带动了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列车途经15个古村落和6个特色小镇,沿途的青龙山、二郎山、岳阳山等原本不为人知的景点,如今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而开元溶洞、焦裕禄故乡、齐长城遗址等知名景点,更是游客如织,热闹非凡。
“慢火车”的乡村游效应,也促进了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将村里闲置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和特色餐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博山区上瓦泉村则利用慢火车带来的商机,发展采摘和农家乐生态农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慢火车沿线的源泉大集、桐古大集等乡村市集规模不断扩大,各式应季山货琳琅满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农家饭、购买土特产。
据统计,近年来这趟列车年均发送旅客约40万人次,乘客中60%以上是游客。不少人专程来体验慢火车,昔日的“庄户列车”变成了“旅游专列”。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