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战风沙、斗严寒!“导弹精兵”们在多年军旅生涯中演绎“导弹人生”

2025-01-14 18:4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高级军士群体常年战斗在演习演训一线,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刘明松 摄

中国网军事1月14日讯(记者 谢露莹)南国冬夜,火箭军某旅“导弹精兵·先锋模样”情景课拉开帷幕。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旋律,一名名高级军士走上舞台分享成长历程,赢得官兵们的阵阵掌声。

坚守初心,铸就铁血军魂

在“红剑讲坛”上,金黄的阳光为训练场披上了一层温暖“外衣”。三级军士长张安全站在讲坛前,声音洪亮且充满激情。“铸牢忠诚,就好比咱发射车的‘方向盘’,只有把准了、把正了,才不会跑偏……”他对新战友们语重心长地说道。

入伍以来,张安全苦练战车驾驶技能,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参与实弹发射等重大任务,参与编写百余条操作细则,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在训练中,新号手们经常被张安全的过硬技术折服。面对蜿蜒盘旋的山路,他驾驶导弹战车,寻找最佳转弯角度、掌握最好换挡时机,一气呵成,占领阵地“一把到位”。参加集训的新号手说:“张班长对党的创新理论知行合一、学用一致,为我们树立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示范。”

四年前,“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光荣退休。临行之际,他把为导弹“体检把脉”的接力棒郑重地交到陈志远手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不久后,陈志远接任班长,就迎来了上任后的首次重大考验。他需要带领班组成员执行“体检”任务,内心多少有些紧张。陈志远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果断发出第一道响亮的口令。接下来,陈志远指挥整个班组顺利完成任务。

现在,陈志远已经成为一级军士长,他带着班组成员一起以“不下错一个口令、不做错一个动作、不按错一个按钮”的优异表现,连续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带领全班荣立一等功,自己也戴上二等功奖章。

铁心向党,发射架下书写“忠诚答卷”。陈志远与张安全等高级军士用他们多年的军旅生涯为“导弹人生”定位坐标。这不仅是个人军旅生涯的鲜明注脚,更是高级军士群体的生动写照。一名名高级军士把“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庄严承诺,化作“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的行动自觉。

高级军士群体在演训一线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刘明松 摄

攻坚克难,创新转型勇担当

那一年,全旅换型武器装备,进入能力重塑的调整期。原本是专业领域的“大拿”,现在重回起跑线变成“小白”。作为基层部队专业班组带头人,高级军士群体勇当“先锋”。

一级军士长汪志峰积极适应身份转变,向领导请缨,选择了最难的一个专业。“专业技术是火箭军的看家本领,我们得适应、跟得上,看家本领哪能丢?”汪志峰告诉记者。

汪志峰一边恶补应用知识,一边结合训练实际参观见学。他把一张张原理图,一一“啃下”消化。同时,重新“刻写”新操作本领,带头研制出了模拟训练平台。

在这场装备换型考验中,数十名高级军士交出合格答卷。他们组成“攻坚班”,编写100余部教材教范、制作700多堂教学微课,助推全旅战斗力生成周期大大缩短。汪志峰认为,高级军士群体必须是把专业学成本能,把技术练成艺术的那部分人。

有一年,执行陌生地域实弹发射演练。战风沙、斗严寒、比技能、拼作风,20多名高级军士组成攻坚小分队,带领大家成功将导弹送上蓝天,以点火时间准、准备时间短、发射精度佳的优异表现,圆满完成任务。

这样的战斗场景,三级军士长高真勇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遍。

那一年,旅里进行装备转型,高真勇转岗不到3个月,就奉命出征南国密林,他和战友们铆在大山深处,将技术越练越过硬。那一次,旅机动转进陌生地域遂行红蓝对抗演练,刚刚抵达目的地,“战斗”随即打响,高真勇沉着冷静,快速完成铁路卸载,快速投入比拼对抗。还有一次,首次执行某项任务,高真勇苦练巧练技术,总结形成一套针对性操作方法,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在老班长们的眼中,备战强能永远没有终点。”这是该旅许多官兵对高级军士群体的一致评价。

这些年来,为了适应岗位需要,该高级军士群体通过努力100%实现学历升级。他们,依托高级军士创新工作室,立足战位攻研破解多个一线难题。他们,靠着钻劲冲劲,用血性胆气淬砺制胜之刃、用过硬本领勇蹚制胜之路……

高级军士集中会诊装备故障问题。刘明松 摄

技术精湛,托底可靠过得硬

“坐在火山口,既需要高超的技能,也需要科学的态度。”每次上岗前,一级军士长牛永春都要给大家念念“紧箍咒”,强调“技术稳”的重要性。

新兵小李对那次“紧急叫停”记忆犹新——“你为什么不戴好防护面具?不要命了!”进行模拟操作时,他未按要求做好防护密闭性检查。牛永春发现后,立即叫停,重申“防护不合格不上岗”“规程不熟练不上岗”等禁令,并要求他“停训学好规定规程再上岗”。这一举动,也让安全“红线”深深印在官兵心里。

在牛永春的带领下,官兵们立下“铁规矩”:口令一个不漏、现象一个不漏、状态一个不漏、应急物资一个不漏……这些“铁规矩”成为官兵操作的“宝典”,也将令人生畏的高危岗位,打造成让人放心的安全号位。

那年隆冬,该旅执行某项任务,刚完成适应性训练,准备松口气,一级军士长单志军就拿着新鲜出炉的针对性训练方案出现在官兵面前。原来,训练时单志军敏锐地观察到,在复杂环境下,有的官兵操作比平时稍显忙乱。

“真实战场环境只会比现在更艰苦更复杂!”单志军反复思考后,带领官兵开展针对性补差训练,力求让每名官兵应对各种复杂特情更加托底可靠。

对这样的场景,官兵们早习以为常。无论是在熟悉环境还是陌生地域,无论是作为主战班组还是备份单元,每次一进入号位,单志军都要第一时间检查状态,逐台设备清点调试,不留一处死角。

那一年,单志军服役期满30年,为了单位建设需要,选择继续留在部队。近3年来,该旅6名一级军士长服役期满,面对使命感召、单位需要,主动选择继续服役,上演新的备战强能“加速度”。

暗夜条件下高级军士和班组成员快速出动,展开战斗发射行动。刘明松 摄

传帮带,培育人才谋打赢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戈壁腹地一枚导弹冒着滚滚火焰腾空,向着目标破云而去。一级军士长李明亮脸上露出灿烂笑容。这次送导弹上天的,有他的一个“得意弟子”。

可是几年前,这名号手还让连队干部骨干“伤脑筋”。在新号手集训时,李明亮就发现这个兵有些特别,接受能力强,学理论练操作都比较快,可脾气火爆、不太合群。

“学会点赞,好兵都是夸出来的。”李明亮在带兵实践中发现,面对“90后” “00后”为主体的战士,必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多竖大拇指、多给大舞台,让每个战士都能在导弹军营实现价值目标。

“你的操作动作很到位,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你这个知识点学得很透,能给大家讲讲吗……”李明亮一有机会就让他“露脸”,鼓励其发挥特长担任专业小教员、操作示范员。很快,这个兵就适应新环境、安心新岗位,还学会与身边官兵交朋友,迅速成长为一名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在同批兵中首个被评为等级号手,荣立三等功。

高级军士群体就是要当“大师傅”,带出好徒弟。从军以来,一级军士长唐兴春带出7个高级军士徒弟,他说:“土豆成熟了就被挖走了,虽然很舍不得,但是看他们能独当一面,也是一种幸福。”

三级军士长陈都告诉记者,当时,旅里进行换型,唐兴春重回老连队担任班长,还在文书岗位的陈都找到他,想学导弹专业。

可是,初学专业,晦涩复杂的原理让陈都一度吃不消,唐兴春带着陈都一个原理一个原理学、一个操作一个操作练,稳步向前迈进。不到一年时间,陈都也成为专业骨干,后来担当专业指挥。

这个高级军士群体大多数都担任了班长,个个都是基层分队的专业教练员,他们立足部队实际,发挥“人才酵母”辐射效应,以倾囊相授的真挚情怀,带领身边官兵练好练精手中武器,不断壮大导弹人才方阵。

演训间隙,一级军士长宋庆林现场吹起了葫芦丝,和官兵们一起放松身心。刘杰 摄

编审:张艳玲

【责任编辑:李平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