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面向经济主战场 加快拔尖特色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和引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央财经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发展,聚焦“系统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为一体,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为核心,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培养高质量拔尖人才,加快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一、构建“系统育人”方略,强化制度顶层设计
学校作为财经高校“排头兵”,积极构建“财经黄埔”品牌和“卓越求实、拔尖创新”培养特色,始终服务国家高层次“财经治理”人才需求,系统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
持续调查研究,进行系统谋划。学校党委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调研小组,召开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形成《提质拔尖谋发展、立德树人求实效》调研报告,制定纲领性文件《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提质拔尖”十大行动计划》,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为“提质拔尖”扩容增效。
完善学科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成立并调整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开展学科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推动应用经济学高峰学科高质量发展,健全“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召开经济学拔尖基地人才培养专题工作会,聚焦财政基础理论、许国志大数据、经济学拔尖基地等特色人才实验班,探索研究生优质生源选拔和贯通培养机制,提升“财经思政+、财经思享+、财经思创+”品牌影响力。
促进分类培养,深化铸魂强师。印发《中央财经大学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八大行动方案》,优化与《学位法》相适配的制度顶层设计,召开研究生分类培养推进会、新质生产力和AI赋能研究生培养座谈会等,加快研究生分类培养、评价和学位授予规范化。实施教育家精神涵养工程,引导教育家精神融入导师队伍中培养培训,制定《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研究生导师职责规范》《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及团队评选办法》等,多次组织导师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开展新增导师培训,高标准开展导师考核和优秀导师及团队评选,多人获全国和省部级专家、教学名师和优秀导师等荣誉。
二、推进“科研育人”改革,强化评价创新提质
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创新驱动学术与实践人才分类培养,深化创新评价改革和教育评价指挥棒机制,努力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建立“研究生慕课、精品教材、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博士生专业前沿文献导读”为一体的“一课三书”课程教材建设自主支撑体系,创新思政课程《向科学要答案——龙马学者讲思政》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思政教育“中财大”标杆。倾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成为国内第一本专门的该类研究生教材。实施科教融合学术新星孵化计划、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项目等,激发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育人活力。
有效提高创新支持质效。启动学术交流支持计划、博士重点选题支持计划和国际导师组支持计划等,评选研究生“龙马学术之星”,实现“以评促强、争创一流”。鼓励导师成立校内导师组、国际导师组联合指导学生,鼓励业界导师参与学生实习实践,近年来研究生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0余篇,多篇学位论文获全国类、北京市优秀学位论文奖。
大力促进科研评价联动。推进“破五唯”学术评价改革,全面取消硕士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要求,允许博士生以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调研报告等贡献型应用成果作为申请学位要求。重新修订《研究生申请学位有关科研成果要求的规定》,扩展创新成果评价的制度弹性空间。目前已有20余项科研应用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强化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等机构的组织联动,统筹学术科研教学指导与质量监督。融合教学、管理实践的院校联动,定期组织培养工作协调会,形成工作实践论文和示范典型。注重质量提升科研效能的平台联动,举办金融强国专题研讨会等,为拓展优质科研提供广阔舞台。
三、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强化服务躬身力行
学校持续深耕“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红色文化基因,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责任使命,奉行“立德树人、勇担重任”育人服务理念,引导金融强国志向,推进实践力行发展方向。
坚持培养树立“财经报国、科研报国”之志的拔尖创新特色人才。打造“财经报国、青年力行”实践品牌,构建具有财经特色的“1+1+1+2”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实践育人新范式;启动研究生“红旌工程”,依托“财经人·济世路”项目中心统筹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整合研究生宣讲团,成为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坚持培养“经世济民、笃学力行”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建立研究生支教团实践基地,连续招募选拔20余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山西、西藏、甘肃等开展支教服务;面向支教地、街道社区持续打造爱国主义实践大课堂“财菁一课”,将青年对党和国家深沉的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好榜样·青年领学宣讲团”入选全国重点高校青年讲师团。
坚持培养深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和基层社会治理一线的复兴栋梁。大力建设乡村振兴研究生服务站,目前共建站70余个,促进研究生调研实践实习和党建研学相融合,辐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学校多次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和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实践团队和成员获全国大学生优秀实践团队、全国“三下乡”先进个人和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四、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发展合作共赢
学校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国内外合作新平台,开辟校地校企合作新引擎,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主办首届“全球财经论坛”,积极推动财经国际学术交流。发起成立“中外财经教育联盟”,囊括121家境内高校、企业以及24所国(境)外高校,推动财经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同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课程联合培养,与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荷兰蒂尔堡大学分别合作举办硕士、博士学位教育项目。
打造国内合作新标杆。学校共有2人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入选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担任委员、秘书长和副主任委员。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和英语交叉高水平涉外金融人才、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经济学科同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高校,探索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完善人才培养新机制。
打造校地校企合作新引擎。先后与多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招商局集团、北京银行、中国人寿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不断向纵深推进。入选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贯通本研一体化培养新方式;获批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径;与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共建“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以学科交融特色培养发挥协同育人新优势;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签订联合培养框架协议并设立“财经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人才培养开放融合和常态合作新空间。(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2023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ZCJG2023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伟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