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专家学者共论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三农”工作

2024-11-20 09:5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特邀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实验室主任何可教授主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约请辽宁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仇焕广教授,以及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农业风险管理与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易福金教授,共同探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

仇焕广教授团队的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演化、现实挑战与施策重点》深入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困境。研究揭示了多重障碍,包括迁入地财政和土地使用压力、落户政策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意愿之间的不匹配、农村“三权”退出机制的不顺畅、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能力不足以及城市融入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发挥农村“三权”退出机制的支撑作用以及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政策。这些建议旨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易福金教授团队的研究《多层次农业保险目标下理论与实践协同的挑战--以天气指数保险创新为例》以天气指数保险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尽管普遍观点认为天气指数保险能够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但其实际效果受到了个体特征风险难以消除以及气象指标精度与产品设计匹配度不足的限制。研究强调,这种不匹配会加剧个体特征风险的差异,放大农户个体特征风险与区域平均风险水平之间的关联差异,从而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可能导致天气指数保险的不可持续性。为此,研究提出了推进气象指标测量精度与产品设计精细化协同优化的关键路径,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何可教授团队的研究《“双碳”目标下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深入分析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指出,尽管中国在自然条件、社会结构、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等方面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存在若干挑战,包括环境监管和碳排放/碳汇核算的复杂性、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的区域不平衡、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不畅以及社会分工演进与农业发展的不协调性。研究建议,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碳排放/碳汇核算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应用均衡发展、完善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机制、改进种养结合专业化合作机制以及完善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该专题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多层次农业保险创新、以及“双碳”目标下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与发展方向。专题直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既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又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部署的紧迫需求。通过结合理论探索与实践分析,该专题为助力解决“三农”领域的关键问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学术支持和政策启示。

【责任编辑:唐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