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阳光评论】读懂“六尺巷”里的“治理之道”

2024-10-31 09:3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考察桐城市六尺巷时指出,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里的故事充分彰显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要用心读懂“六尺巷”里中的“治理之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立足本职岗位描绘基层治理“和合画卷”,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弘扬“德治”汇聚“正能量”。六尺巷的故事中体现的谦逊礼让、宽容和睦,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律有效实施离不开道德支撑。道德能够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增强人们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让法治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弘扬“六尺巷”精神,主动深入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基层塑形铸魂提神,推动全民崇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推动邻里之间少一分怨气、多一些和气,形成邻里和睦、谦让有序的社会风气。要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精髓,把适用于调解社会关系和鼓励人向善向上的内容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使“以让为先”“以和为贵”为内容的谦让文化成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宝,以春风化雨方式打开群众之间的“隔阂”与“心结”,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引领“自治”激发“新动能”。六尺巷的故事中融入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道德评议等群众自治内容,赋予“谦和礼让、强者先让、有理也让、互谅互让”的思想和行为自觉,于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向上向善,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要自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好用活“六尺巷”经验,主动深入现场一线、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和小区院落,同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平安,倾听群众“心声”、引领基层“自治”,让群众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引导其出现矛盾纠纷时相互理解、自行调解,维护礼让和谐的社会秩序。要敢于直面问题,站在群众立场上找准矛盾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善于对历史遗留问题“过筛子”,以“靶向治疗”撬动问题解决,打通矛盾纠纷症结、解开人民群众心结,解群众之所难、帮群众之所需,用个人“微行动”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依靠“法治”守牢“主阵地”。六尺巷故事中主人公曾经虽手握权力,却不以权谋私、不以权压人,最终收获权力无法得到的赞誉。基层治理中,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与科学政绩观,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座右铭,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案头卷”和“枕边书”,在常翻常新和常悟常进中紧绷“纪律弦”、头顶“纪律剑”,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在为民化难中争先恐后、在功名利禄上主动谦让。要运用法治推动基层治理,自觉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法治需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推动法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真正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历史的好声名。(单晓东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文明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吴佳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