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丨这家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好玩又“好学”

2024-10-31 11:2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10月31日讯(记者 彭瑶) 对于安徽合肥的师生、家长来说,什么地方既好玩,又能学到法律知识?设立在包河区人民检察院内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个好去处。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聆听讲解、答题点亮彩虹灯、参加模拟法庭等方式接受法治知识宣传教育,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提升法治素养。

包河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文宏向“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媒体一行介绍,基地是合肥市首家青少年互动式法治体验馆,占地约400平方米,涵盖讯问、一站式询问、心理疏导、模拟法庭、法治讲堂、家庭教育指导、普法基地等七大功能区,其中普法基地内设有“德法同行、少年筑梦”“雏鹰折翼、深刻警醒”“远离侵害、加强自护”“彩宏护航、未检有爱”四大板块。基地既面向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教育,也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一般预防,从而实现服务未检工作和服务社会大众的双重功能。“让未成年人走进检察机关,旨在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文宏介绍预防网络犯罪情况。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记者注意到,基地展示了2023年安徽省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数据,并设置了预防学生欺凌、预防性侵害、远离毒品等内容丰富的科普展板与互动答题设施。其中,在“净化网络、安全上网”区域,基地提示,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类型包括:设置“高薪”“兼职”等诱人条件,使未成年人成为诈骗集团业务员;发布支付转租中介酬劳等广告信息,使部分未成年人成为收售“两卡”的职业卡商;在班级群冒充班主任骗取学费、爱心捐款;以低价出售电子商品、扫码领取虚拟礼物、游戏充值等方式,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支付费用;发布“明星感谢粉丝”“领取任务”等信息,以充值返现等手段,诱骗未成年人用手机多次扫码,诈骗财物。

“远不止于此。近年来,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未成年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利用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作案手段多样化、隐秘化、规模化、跨域化。很多犯罪行为,如贩毒、隔空猥亵等,都与网络相关。”文宏表示,有的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成熟,识别风险、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易受网络不良信息诱导。近期包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隔空猥亵案”中,犯罪者在网上通过与年仅十岁的被害人聊天,逐步引诱其发送隐私照片与视频。有的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不强,容易陷入网络犯罪的套路,如为赚小钱向诈骗犯罪者提供银行卡,帮别人打电话、转发信息进行敲诈勒索等。

“还有未成年人在网上打赏、充值,给家庭带来损失。我们都会把这些知识普及给学生和家长。”文宏说,保护未成年人的知识点不仅在刑法中,也体现在宪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公益检察方面,一些网吧用成年人身份证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便利,合肥未检部门向网吧的主管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对网吧进行了整改和处罚。

小学生模拟法庭。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当日,合肥市卫岗小学部分学生在基地举行“模拟法庭”活动,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故意伤害案。同学们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等角色,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在这次的‘法庭’上,我学到了故意伤害罪、从轻处罚的条件等知识。也让我认识到,要遵守法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友爱,不能冲动伤人。”一名参与“模拟法庭”活动的六年级学生对记者说。

法治科普展板。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据文宏介绍,基地每周二、四下午开放,寒暑假举行法治冬/夏令营,平时由教育部门安排学校轮流参观,同时也接受个人预约,通过“散客拼团”的方式参加活动。“今年暑假,基地就举行了20余场活动,接待了1300多人。我们的活动信息都会发布在包河检察公众号上。”

编审:魏婧

【责任编辑:魏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