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论】“食”刻坚守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位”
近5年来,我国累计发布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今年新批准发布标准47项。同时,积极推进审查有关“预制菜”、液态乳、老年食品通则等重点标准的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大于天,一分一秒不能放松、一丝一毫不能忽视,必须以“食”刻坚守维护食品安全环境,守好人民群众的“盘中餐”。
民以食为天。古语中“俯察品类之盛”运用到如今的吃食上再合适不过,“舌尖上的美味”越来越多,不仅种类多样、做法多样、造型多样,口味也日趋多元,反映出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吃得好、吃得丰富的同时,食品安全面临的风险形势依旧严峻,一些令人揪心的问题、一些让人担心的隐患,让人民群众“皱起了眉头”。假冒伪劣的黑心食品、标注虚假保质期、食品中出现不明漂浮物,在网上迅速“发酵”、关注度极高,这是因为食品安全不仅关乎校园学生吃得健不健康、营养全不全面,也关乎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容忽视、不可小视。
“食”刻坚守,责任“置顶”、“严”字当头是关键。从江苏开展“网络餐饮预制菜抽检”专项行动到北京中小学实行“桶餐到班”,再到上海运用“互联网+”智慧监管系统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精准性、实效性。让政策“落地生根”,既需要构筑起严密的“防护网”,还需协同共治、互为依托,凝聚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最大合力。在采购、贮存、加工制作、供应的各个环节,应“管”在全程、“严”在全程,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需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强烈责任感,在一些商家在食品上“动手动脚”时积极介入、主动作为,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坚决把守护“舌尖上安全”的重要职责扛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食”刻坚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警钟”及时“敲响”,责任也应有力“担起”,把群众呼声转化为共同行动,把长严长管贯穿到食品安全管理的全链条,完善常态化监管,把追责问责的“板子”落下,严防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整体水位”,才能让社会安心放心,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郭素娇)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文明建设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