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学家:“全球南方”脱贫可参考中国经验
过去我在中国和印度担任物流经理期间,亲眼目睹了当地的贫困状况以及为克服贫困而付出的努力。印度的减贫进展缓慢,但整个中国都在积极地摆脱贫困。
从2010年到2019年,世界上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工人比例从14.3%下降至7.1%,但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仍有近7亿人处于极端贫困。贫困能否通过投资足够多的钱而被克服呢?事实证明,目前已经有大量资金投入减贫领域,但是高贫困率依旧在很多国家存在。
在减贫方面,中国政府非常值得骄傲,它成功地将大量人口带离贫困状态。我在印度工作了10年,在中国则待了超过20年,见证了中国脱贫的成就。今年年初我和我的中国太太进行了自驾游,其间在贵州停留了一个多月。贵州曾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我们跑公路、住小旅馆,目的就是与当地百姓交谈,了解中国政府是如何帮他们摆脱贫困的。我们看见:所有的村庄通电、通水,至少有4G通信网络;农舍得到整修,环境清洁,村民们非常友好,对自己的生活满足且骄傲。
通信网络、公路等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摆脱贫困的前提,这是我作为物流经理的经验。
当地人说,中国政府从省里或县里派官员与村民交谈,摸清村民处在贫困中的原因,然后通过大量会议讨论这些问题,作出决定,从中央到县级政府等多个层级采取综合的应对策略。
在此过程中,不只是物质生活,中国政府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医疗保障、教育、职业教育等等。中国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些农业机构或大学会教授村民新种植方法,使农业增产;当地政府也会制订计划吸引游客,包括开设酒店等基础设施,挖掘村庄的历史意义建立博物馆或办展览,这个过程中也创造出了新的工作岗位。
另一个策略就是扶助贫困户,如在山区或林区里如果有贫困户独立脱贫困难,政府会给出重新安置的方案,让他们可以选择新的地方安居乐业,安置后依然保留他们之前所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安置户,故土难离。有些人表示想为下一代保留当地的历史传统,所以回到了这些古老的村庄。比如,我们见到了一名大学毕业后回来的年轻女性,她教授其他女性生存技能、职业技能。未来,他们可能会通过互联网举办一些参观或展览,因此网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村庄与本地政府的合作还有许多方式,比如为了守护脱贫成果,他们会定期开会,查看各家庭收入状况是否达标。这些例子展示了脱离贫困就能保障人权、而保障人权可以进一步帮助人们脱离贫困的相互作用关系。“全球北方”应参考中国的经验,帮助“全球南方”克服贫困,最终让各国人民过上有价值的生活。(作者是德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