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吐鲁番博物馆,外国媒体人直呼“amazing”
铜制冬夏两用眼罩、2300多年前的人类假肢、敲定葡萄种植历史的葡萄藤……10月15日,出席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的部分嘉宾走进吐鲁番博物馆,看到中国古人创造的颜值和匠心兼备的文物珍品,大家直呼“amazing”!
10月15日,出席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的部分嘉宾走进吐鲁番博物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摄
“This museum is amazing!”(“这个博物馆太让人震撼了!”)吐鲁番博物馆的远古彩陶展区让意大利诺瓦新闻社记者马丁娜·高迪诺产生浓厚兴趣,她告诉记者,吐鲁番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早就期待来这儿看看了,博物馆里造型特殊别致、纹饰简洁、散发着泥土暖意的陶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马丁娜·高迪诺说,意大利和中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架起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中国的瓷器沿着这条路源源不断到欧洲,对意大利的陶瓷艺术产生重要影响,“在这里看到了和家乡相似的文物,真是太神奇了。”
吐鲁番位于天山山脉南麓,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干燥炎热的气候,帮助大量珍贵文物穿越数千年保存至今。吐鲁番博物馆作为新疆第二大博物馆,珍藏着2000多件(套)文物,藏品分为29大类,包括石、陶、木、铜、钱币、毛麻丝织品、考古人类学标本、粮食、干果及各类食品等,特色鲜明,精品荟萃,是华夏灿烂文明进程的活化石。
10月15日,出席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的部分嘉宾走进吐鲁番博物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摄
参观过程中,嘉宾们对精美的共命鸟纹刺绣、唐代的花鸟纹锦和顽童卜天寿抄写的《论语》、按照1:1比例复原的吐峪沟石窟第44号窟等展品赞叹不已,纷纷感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文书展厅里陈列的契约、籍帐、私人信札等展品吸引了波兰信息社记者马克西米利安·马纳斯特斯基的目光。这些曾经深埋地下的古老文书,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真高兴很多文书被很好地保存下来,静静地看着它们,我感受到了历史脉搏的跳动。”马克西米利安·马纳斯特斯基说。
对于这趟吐鲁番博物馆之旅,瑙鲁共和国媒体部的德尔文·奥尼尔·托马斯用“大开眼界”来形容。他说,瑙鲁位于中太平洋,吐鲁番距离海洋遥远,地理环境造就文化差异,吐鲁番的一切对他而言都很新奇,“博物馆丰富多样的展品、高科技的呈现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好的体验感,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喜欢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