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韩国学者:在华20年,我亲历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4-09-29 10:38

来源:中国报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10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值此之际,《中国(韩文)》编辑部约请了6位来自韩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人士,谈谈他们眼中的中国。

文/姜昊求(韩中经济社会研究所所长、韩国中央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作为一名韩国80后,笔者从小受到意识形态影响,曾对中国存在很多偏见。2002年,我初次踏上了中国这片陌生的土地。那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拥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国家身上,正是在这股“中国热”浪潮中,我来到了中国并在此生活了20多年,如今已成为一名专注于韩中经济和社会研究的学者。直至今日,我依然不断见证着中国的成长与发展。  

姜昊求毕业于北京大学。2018年10月,姜昊求重返母校北京大学,并在未名湖畔留下了纪念照片。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转折。从GDP规模的变化来看,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为美国的6%,而到了2002年,中国GDP排名就跃升至世界第六位,总量为美国GDP的15%左右。此后,中国经济持续迅猛发展,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保持着这一地位直至今。这些数据资料已经足以让人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这其中,笔者更想从在中国求学、工作、生活20年来的亲身体验,谈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主要依赖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以中韩贸易合作为例,两国建交初期,中国向主要向韩国出口农产品、纺织品、矿物燃料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生产加工-发达国家购买”这种经济循环模式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开始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改革。在需求侧,逐步减少对外需市场的依赖,并着力扩大内需市场;在供给侧,开始削减以成本优势为基础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剩产能,即所谓的“旧生产动能”;同时积极培育“新增长动能”,即以技术优势为基础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些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从技术优势培育成果来看,根据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的名为《2023年汉密尔顿指数:中国战略产业正领跑全球》(The Hamilton Index, 2023: China Is Running Away With Strategic Industries)的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十大战略产业GDP占世界十大战略性产业GDP的比重已达到25%,超过美国的21%,位居世界第一。十大战略性产业具体包括制药业,电气设备,机械和设备,机动车辆,其他运输设备,计算机和电子产品,IT和信息服务,化学品(不包括药品),基本金属,金属制品。这其中,以IT产业为代表的中国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尤为令笔者印象深刻。

15年前,笔者曾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北京代表处实习,亲身参与了韩中两国中小企业间交流合作。彼时,跨国沟通并不容易,只能通过电脑进行远程会议。阿里巴巴成为我们挖掘合作企业的主要平台,腾讯QQ的视频聊天功能则成为中韩企业沟通的重要工具。如今,这两家企业在短短15年内不仅成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是跻身全球百强企业之列。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淘宝、微信等便捷的线上购物和社交平台积累了大量的移动用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也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幅提升了线上市场的竞争力,引领着中国新的消费趋势。

如果说IT产业的蓬勃发展激活了“跨时空”的人员交流,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那么线下物流和交通网络的迅猛发展,则在“物的交流”的广度和速度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对中国经济“生产-流通-消费”循环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举个例子,2007年北京地铁仅有3条线路,但到了2023年12月,已扩展至27条线路。曾经,笔者乘坐火车从北京前往上海需要12个小时以上,在2011年高铁开通后仅需4个多小时即可完成。更令人瞩目的是,道路、地铁、高铁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是在中国全境同步推进的,目前中国是全球高速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得益于线上和线下基础设施的持续扩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也得到了有力支撑。

2024年9月13日,和谐号试验列车驶出龙龙高铁梅龙段毛公寨隧道。图/新华社

经济转型发展对中国环境保护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回顾2000年代初,笔者在北京求学期间,亲历了北京频繁的雾霾天气。在污染严重时,甚至难以看清前方30米的高楼。有一次,笔者从韩国返回北京时,乘坐飞机因雾霾导致视野不佳,在北京上空三次尝试着陆均告失败,最终不得不返航。水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笔者曾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北京的后海、积水潭和护城河等地,那时,河岸边弥漫着臭气,虫害肆虐,令人头晕目眩。这些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大力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如今,大气污染、水污染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绿水蓝天成为常态。

当前,中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一直在通过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生产力,努力改善人民的物质富足和生活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笔者翘首期待25年后成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


【责任编辑:赵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