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这些毕业生“丝滑”就业,有何启示?

2024-06-14 14:40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毕业季,来自山东女子学院即将毕业的64名本科生,还未毕业便被400多个工作岗位“争抢”。目前,大多数学生有了保底工作。

在目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下,这些毕业生缘何可以“丝滑”就业?这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新华访谈采访了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光红,并电话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亮,进行解读。

新华访谈:这些毕业生为何可以丝滑就业?

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光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很受欢迎。今年,我们学校从多年合作的康养企业中,遴选了30余家企业共400多个工作岗位走进校园举办就业双选会,主要涵盖了养老企业中的管家岗、营销岗、营养师以及文娱活动师等岗位。专场双选会当天,场面非常热烈,有的毕业生收到了几份面试通知。比如我们毕业生侯新焕同学前几天还跟他们辅导员交流,说自己接到了三家单位的录用通知,但现在还在考虑该如何作出选择。目前社会对优质养老服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

2024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

林曼青:我近期将会签约一家青岛的大型养老机构,从事市场营销工作。

程欣:我签约了一家郑州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类型的高端养老社区,从事文娱活动师这一岗位。

刘学昊:我近期将会签约一家烟台的养老机构,从事活动策划方面的工作。

新华访谈:开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当初有什么特殊考虑吗?

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光红: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涉及到我国人口总数21%的老年人群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要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我们学校于2015年率先在本科院校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的专科,2020年又主动申报并获批了目录外养老服务管理的本科。

新华访谈:当初为什么选择养老服务管理专业?

2024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毕业生:

林曼青:高考结束之后,家里人比较看重大健康产业,认为未来我投身这个行业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另外,我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大,跟这些老人沟通时,会从心底产生一种安全感。

侯新焕:之前读书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则新闻,写到关于未来十大就业前景,包含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我们女院正好要开设第一批本科专业,所以选择了这个专业。

新华访谈: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未来会不会有更多的机会?

山东女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光红:随着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开设养老相关本科专业,同时随着产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新华访谈:养老服务专业毕业生成抢手的“香饽饽”,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亮: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深入,养老行业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间存在很大差距。但从当前学校的专业设置看,大家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当山东女子学院等学校较早地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其实是抓住了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契机。

新华访谈:这对于大学生选择专业和就业有什么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亮: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方面要看到大致方向。其中,跟养老服务相关的产业是吸纳就业、培养人才非常大的一个领域。

学校在培养学生和专业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去考虑什么样的人才将会在未来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要考虑收缩一些不适应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减少其招生名额。

新华访谈:如何解决“就业难”和“有活没人干”之间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马亮:这其实是我们就业领域存在的一种结构性的矛盾。很多人在抱怨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却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一人难求、招不满甚至招不到人。这其实跟我们当前不少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和就业时的观念有关。

比如像养老相关的工作,可能一开始薪水不高,或者说工作强度比较大,但我们要从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角度看,包括如果能深耕这个行业,也可以成为这一行业的专业人士,那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出品人:储学军

策划:车玉明

监制:李晓云 张志龙

执行策划:李由 吕放

编导:徐可 丁宇飞

视频制作:艾苗苗

拍摄:艾苗苗

设计:丁宇飞

新华访谈 山东频道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卢小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