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没有中国,印度的就业危机无法解决”

2024-06-14 13:4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参考消息网6月14日报道 日前宣誓就职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新政府比他的前几届政府都更软弱。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米希尔·夏尔马6月11日在彭博新闻社网站刊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印度为何难解就业危机?

在此次印度选举中,选民们惩罚了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因为它未能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而人们期待一个崛起的国家能提供这种机会。夏尔马认为,如果政策制定者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现代供应链如何运作。

过去,生产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转移遵循着一贯的模式。公司意识到它们可以在较贫穷的国家更有效地生产产品,它们就到那里投资、建厂并创造价值。最终,第二个国家富裕起来,这个循环便重新开始,第三个甚至更贫困的国家会成为新的投资目的地。

然而,夏尔马说,印度吸引跨国公司的速度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期。最近数据显示,印度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去年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印度官员有关印度是“下一个中国”的言论与令人沮丧的现实之间存在惊人脱节。

在经济民族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全球跨境投资普遍减少。但印度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与此无关。印度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所占份额也在下降。

夏尔马认为,脱钩时代的运作方式本不该是这样的,问题出在新德里过时的思维。

印度对待国际经济的方式让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政策制定者似乎确信,贸易政策事关减少进口和增加出口,而不是专注于在国内创造更多价值。

在各种游说团体的压力下,官员们一直没有章法地提高关税。他们增加了对制造业的补贴,以吸引生产商。与此同时,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试图将中国公司排除在本地供应链之外。

这样的策略注定要失败。印度市场还没有那么大,那么深,跨国公司不会把整个供应链转移到这里来为它效力。它们需要能够凭借有竞争力的价格从事出口。

此外,官员们必须明白,他们不能假装中国不存在。当今分散、相互脱节的供应链的大部分是由中国主导的。这使得试图创建完全排除中国公司和产品的全新供应链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从长远来看,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各国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与中国接触。

苹果明白这一点。这家美国企业大幅增加了在印度的生产和出口。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苹果推动其中国供应商也在印度设立了工厂。其他企业怎么办呢?印度官员继续让本国私营部门减少与中国商业往来。拒绝中国公司的投资和技术只会让印度更难复制它们的成功。

夏尔马在文中写道,许多其他国家就没有像印度那样行事。例如,越南官员认识到,经济独立之路有赖于向中国主导的价值链的上端移动。

越南官员并不担心从中国进口,因为在2020年,按价值计算,越南进口的中间产品和服务中有61%随后被用于出口,比2000年的水平翻了一番。在印度,相应比例为2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这与印度2008年的水平几乎相同。

“越南生活在21世纪。印度则仍然生活在20世纪。”夏尔马说。尽管最近涉及中国在印度投资的规则发生的一些变化或许意味着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新政府必须更快采取行动,以更新其政策。否则,它将难以提供愤怒的选民最想要的东西。(编译/朱捷 李琦)

【责任编辑:李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