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青海基层人民调解员尤拉才让:初心不改 解民万千结

2024-06-14 10:21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海拔3200米左右的高原小镇上,常有一个身影穿梭在草场、林间,为群众调矛盾、化纠纷,他便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青海省人民调解能手”“青海省最美人民调解员”——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尕巴松多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尤拉才让。

尤拉才让前往现场调解。多杰才让供图

尤拉才让自1984年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而今已到花甲之年的他,仍旧步履不停,一心为民排难解纷。

“看到他们化干戈为玉帛,这一路上的艰辛都值得了。”

1984年,21岁的尤拉才让到同德县谷芒乡担任司法助理员,从此与人民调解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早日上手工作,尤拉才让走访全乡8个行政村,熟悉掌握各村矛盾纠纷情况。

渐渐地,尤拉才让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纠纷,总能随机应变,妥善进行调解。

从谷芒乡到唐干乡,再到尕巴松多镇,尤拉才让调岗当过多个乡镇的调解员,无论工作的乡镇如何变,始终不变的是他的调解员身份。每到新的乡镇,尤拉才让坚持主动走访,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截至目前,尤拉才让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00余起,无一起纠纷上访或反弹。

2020年2月,尤拉才让得知河北乡赛若村两名村民因草场使用权等问题产生矛盾,立即和同事赶往赛若村。他们驱车70公里、徒步翻过两座大山,到村民家中时已是中午。深知草场就是牧民命根子的尤拉才让不顾一路奔波,也顾不上吃午饭,饿着肚子就开始了调解工作。最终,一起久拖不决的草场纠纷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化解。

2020年,同德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成立(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尤拉才让为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

每一条哈达就像是一面“无字的锦旗”

2022年3月,尕巴松多镇北扎村与巴沟乡松多村就草山地界问题产生纠纷。因病住院的尤拉才让得知后,立即返回岗位,投入调解工作。他和同事充分走访调查,在到处是悬崖峭壁的草山地界上先后勘察30余次,明确调解方案后展开调解。

调解现场,双方一言不合就要动手,尤拉才让毫不犹豫挺身在前,一边站在双方中间挡住双方,一边大喊道:“都别冲动,动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产生新的纠纷,地界纠纷就更难解决了!”一番劝阻,双方冷静了下来。

在持续6个月的攻坚调解之后,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还互献哈达以示言和,并向尤拉才让敬献哈达表示感谢,称赞尤拉才让是“铁打的汉子”。

尤拉才让的“铁汉子”形象远不止在这一起纠纷调解中。

尕巴松多镇海拔高又两面环山,调解途中时常要跋山涉水,但尤拉才让不畏环境艰苦,只要纠纷需要,他就坚持到现场调解。冒着风雪调解欧后扎村村民之间的邻里耕地纠纷、贡麻村李某某与夏日仓村多某某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

40年来,尤拉才让获赠民众赠送的锦旗百余面,哈达则更多,而这每一条哈达就像是一面“无字的锦旗”。

以“解忧人”的真心 提升调解工作质效

考虑到尕巴松多镇多为藏族群众,为了方便开展调解工作,尤拉才让发挥自己的藏语优势,因案制宜实施汉藏“双语”调解机制,高效化解纠纷。

在担任县调解中心调解员后,尤拉才让便在县司法局等指导支持下组建了一支藏汉“双语”调解团队。他带领调解团队学习法律知识、分享调解经验和方法技巧,不断提升调解能力和水平;同时对县域内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查梳理,共同商讨预防和化解纠纷的最佳方案,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尤拉才让让我们学到的不仅有调解方法技巧,还有他那种默默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精神。”同事这样评价他。

这些故事仅仅是尤拉才让四十年调解生涯中的些许片段,而今,尤拉才让依然在人民调解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责任编辑:刘峻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