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记者观察:中部崛起势正劲

2024-06-12 15:0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访中部地区6省的大同、郑州、新乡、武汉、鄂州、衡阳、南昌、景德镇、合肥等9市,走进企业、农田、实验室、科创基地等,探寻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扩大开放、低碳转型的脉搏。

“大国粮仓”根基夯得更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底色更浓,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中部6省正奋发崛起,挺起中部“脊梁”。

记者观察:“高速飞车”描绘未来交通场景

在位于山西省阳高县的高速飞车试验基地,白色的钢制隧道在田野上绵延两公里。基地车间内,科研人员正在试验车辆的转向架上抓紧调试设备。

“飞车”并非故弄玄虚,它的目标是让轨道列车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行驶,北京到上海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抵达。

记者观察:攥紧农业“芯片” 端牢中国饭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位于河南新乡的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生物育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在这里,2小时内可以完成花生的基因分析,2个月可以让小麦在模拟环境下完成一年四季的生长……去年,“花生脂肪含量遗传解析及高油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自成立以来,神农种业实验室共培育出82个农作物新品种,另有135个新品系正参加各类实验。

记者观察:崛起的内陆“空中出海口”

凌晨2点,这座机场迎来了一天最忙碌的时刻。每天凌晨1点至6点,有将近100架次飞机在这里起降,这就是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

呈“工”字形的机场转运中心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地标,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内有2.3万台分拣设备,整套分拣系统高峰每小时可以处理28万件货物,最快的一件货物转运时间为5分钟,最慢也只需要28分钟。

记者观察:“世界铅都”向绿而行

千里湘江,有着千年冶炼史。湖南常宁市水口山镇的铅锌产量曾占全球三分之一,被誉为“世界铅都”,在赢得种种美誉的同时,污染也在不断累积。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常宁市先后整治关闭23家重污染企业,淘汰21处落后产能,对历史遗留的23万吨危险废物进行了安全处置。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当地逐步建立起有色金属冶炼及新型合金产业链。曾经“黑乎乎”“灰蒙蒙”的城市变得“绿油油”“水灵灵”。

记者观察:“千年瓷都”重振辉煌

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传统陶瓷文化的积淀,铸就了“千年瓷都”景德镇独特的魅力与艺术气息。

如今,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与现代设计创意在这座城市不断碰撞,带动陶瓷产品创新,各种创新型产品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千年瓷都”迸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6万多名“景漂”聚集于此,其中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洋景漂”高峰时达5000多名,再现历史上“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景象。

2022年底,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长江与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打通了长三角与中原经济区之间的水运大动脉,惠及5000多万人口,成为泽被一方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民生工程。

长江和淮河在安徽境内平行流过,江淮运河贯通,让其成为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井”字形干线航道主骨架,引领内陆安徽“向海而兴”。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赵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