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中马建交50年系列报道 |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回顾中马关系50年

2024-06-03 11:1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3月3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源:新华社)

中国与马来西亚有着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两国结下深厚的传统友谊,秉持着相互信任、合作共赢、平等相助的原则,中马成为跨越千年的好邻居、好朋友和好伙伴。2013年,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加速推进两国关系发展进程。2023年,习近平主席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为两国未来共绘美好蓝图。2024年正值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将始终保持健康稳定的大方向,为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繁荣稳定发展贡献中马力量。

建交以来中马政治关系稳中求进

中国与马来西亚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五次抵达马六甲,其间明廷与马六甲建立友好的政治关系,促进两地政治与民间交往,为中马交往奠定互信基石。1974年5月31日,中马正式建交。马来西亚成为东盟成立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积极推动者。自建交以来,中马不断拓展深化双边关系,推动两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繁荣与进步,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安全与发展。

△1974年5月31日,周恩来总理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20世纪90年代,中马关系进入开拓的阶段。冷战结束后,世界迎来全球化浪潮,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中马关系迅速升温,在政治外交领域取得亮眼的成绩。频繁地高层交往成为这一阶段双边关系的特征之一。1993年至1999年期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四次访问中国,并签署多份合作协议。1999年,在两国签署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的利好情况下,中马达成15项商业协议,其中涵盖高速公路和费站的建设、汽车和零件制造合作以及双厂(钢厂和发电厂)的设立。此外,中国主席与总理也接连访问马来西亚,至90年代末,包括李鹏总理、杨尚昆主席、江泽民主席在内的中国高层领导5次出访马来西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与马来西亚守望相助,共同维护稳定东南亚经济秩序,为区域内国家合作树立典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恢复马来西亚外汇市场及金融市场的稳定,马来政府决定实施固定汇率制,将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3.8林吉特的水平。此举遭到众多西方国家的批评,而中国全力支持马方对外汇管理的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在金融危机时并未采取货币贬值的措施,避免恶性贬值竞争,有力扼住东亚国家及地区货币贬值的趋势和程度,并积极向受重创的东南亚国家提供援助,获得东南亚国家的认可与赞扬。对此,马哈蒂尔曾称赞中国对马来西亚是“雪中送炭”,是马来西亚政府和人民的“患难之交”。渡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马政治互信基础进一步巩固,两国的合作领域日益扩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马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双边关系稳中有进,通过建立高级别委员会、战略磋商等双边统筹机制,推进两国合作不断深化。2004年,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中马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标志两国合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首脑高度重视中马关系,巴达维和纳吉布分别在2003年和2009年担任总理后将中国作为东盟以外的第一个访问国家。在经贸合作领域,两国也取得新进展,2005年中马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近四分之一,中马贸易连续多年保持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前列。

此外,中马两国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国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在联合国改革、东亚合作等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进行着良好协调与配合。

从“全面战略伙伴伙伴关系”到

“中马命运共同体”

2023年正值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十年间两国以高层战略引领为前进指南,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为双引擎,管控南海分歧为双边合作的稳定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多领域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两国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双边关系,为两国未来各领域合作注入新动能。

高层政治引领、彼此在对方国家提出重大议题时鼎力相助,是中马政治关系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马来西亚,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受到马方认可与欢迎。2017年5月,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纳吉布应邀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访华期间,纳吉布对中方一直以来的对马政策主张表示赞同,表示愿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并继续致力于推动马中关系向更高水平、更深程度、更广范围发展。在外交合作机制方面,2021年,“中马合作高级别委员会”首次召开,作为两国建立的新磋商机制,该机制为两国外交部门提供就多领域合作及磋商提供重要平台。2023年3月,马来西亚新任总理安瓦尔访华,与习近平主席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为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当前,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与安瓦尔总理提出的“昌明大马”(MADANI)理念有许多相似点,两国发展理念相对接,发展精神相共鸣将为中马关系发展注入强心剂。

高水平的务实合作是中马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在基础设施和跨境投资领域合作提供有利契机。作为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是共建“一带一路”早期收获最多的国家之一。2018年,马来西亚政府推出“工业4.0”战略,中国表示愿意根据马来西亚经济转型战略,将电商、汽车业、科技及金融领域合作纳入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合作内。目前,中马关丹产业园、钦州产业园、东海岸铁路铁路等重大合作项目已然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标志。

△8月10日,万国数据马来西亚柔佛州努沙再也科技园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一区)隆重开园,助推东南亚数字经济腾飞。(来源:万国数据官网)

近年来,中马在经贸领域合作取得亮眼成绩,截止到2023年,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RCEP框架下,中马将共同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区域及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随着马来西亚推出新工业大蓝图2030、数字蓝图等政策,中马两国加快在新兴产业领域合作,两国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等领域展开合作。2023年,万国数据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在柔佛开园运营,华为、中兴等企业与当地公司深度合作,为马来西亚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通信网络服务,助力马来西亚成为东南亚数字经济枢纽。

推进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中马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在防务安全领域,中马合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合作日趋紧密,两国妥善处理南海争议,管控分歧并积极扩大共识,不断深化两国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南海争端是中国与马来西亚防务合作的热点话题,当前两国已建立起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两国始终在南海问题上保持自我克制,避免将南海争议复杂化、扩大化是中马能够妥善处理南海分歧的重要原因。在双边层面,2016年,中马重签《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2019年,中马建立海上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为两国就海上问题展开协商对话提供重要平台。在多边合作机制层面,两国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各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并加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共同应对海洋开发与保护问题。此外,中马在中国—东盟安全合作框架下就应对地区非传统安全议题展开合作,两国联合打击反恐、偷运非法移民、武器走私、洗钱、贩毒等跨境犯罪,有效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2023年11月29日,回儒文明对话峰会(Islam-Confucianism Leadership Dialogue)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图为安瓦尔(左三)为回儒领导对话峰会主持开幕式及新书发布。

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两国通过文化、教育、旅游等人文交流活动,不断拓宽中马两国人民交流渠道,使两国友谊火种代代相传。中马跨文化交流的历史由来已久,为全球文明相融互鉴,和谐共生树立典范。2023年11月,马来西亚召开“回儒领导对话峰会”,两国学者就加强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流互鉴达成共识。马来西亚前驻华大使拿督马吉德(Dato’ Abdul Majid)表示,中国明朝郑和远征马六甲是儒家精神与伊斯兰文明交汇的起点,也是马来西亚跨文化交流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中马关系未来展望

中马友谊历久弥新,历经时代风云变幻仍焕发勃勃生机。一直以来,马来西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支点,两国关系在历过短暂风波后仍呈现强大韧性,通过多领域合作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充实双边关系内涵。当前,中马关系持续向好,两国在维护地区国家安全稳定,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尤其在反对地区地缘政治博弈、避免激化区域军备竞赛等方面取得共识。值得注意的是,中马关系发展所承载的内外部压力不断增强,国际及地区格局演变、大国在东南亚地区博弈以及马来西亚政局变化均对两国关系造成影响。其中,如何管控南海争议是中马关系发展的关键议题。未来,两国最高元首将持续保持友好交往,引领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东盟报道》供稿 作者许利平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榕系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刘峻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