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微电网助减排 水稻碳汇可拍卖——南京低碳绿色发展见闻

2024-05-27 16:47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南京5月27日电 题:微电网助减排 水稻碳汇可拍卖——南京低碳绿色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微电网、智慧能源监测管控、碳汇交易……南京市近年来不断创新探索低碳减排方式,助力绿色发展。

走进中国(南京)无线谷,由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微电网便映入眼帘。“这个微电网不仅可以确保园区稳定供电,而且可以助力园区减排。”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周俊说。

中国(南京)无线谷是重要的通信与网络产业创新基地,园区集研发、办公于一体。周俊介绍,园区的微电网项目主要包括0.374兆瓦光伏电站和116千瓦、233千瓦时的储能电站,以及52台多联机空调进行的柔性改造工程。

这一微电网于近日顺利投运。周俊告诉记者,中国(南京)无线谷微电网将实现年绿电消费37.12万千瓦时,等效节约标准煤123.7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4.17吨。

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的高岗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低碳减排,绿色发展。记者在该村游客服务中心的“智慧能源监测管控平台”上,可以实时看到屋顶光伏板的充电量和用电量统计,储能系统的充电和放电状态也一目了然。另外,还有光储照明、光储增氧等设施的节能减排信息,也都集成在系统中,统一调控。

国网南京高淳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王宇琦说,自从“智慧能源监测管控平台”运行后,有效降低了能耗,减轻了用电负荷,也降低了用户使用能源的成本,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8.2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89吨。

“没想到水稻种植减少了碳排放,还可以换钱。”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洪国说。该合作社的500亩有机水稻田被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用作试验田,通过施用生物质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据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有机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张纪兵介绍,施用生物质炭后,试验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量平均增加89%,稻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平均减少51%,共产生碳汇130.67吨二氧化碳当量,经过竞拍被成功交易。

高淳区有关负责人说,试验田的减排增汇量通过有偿竞拍实现顺利交易,推动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对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赵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