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武器进口激增 美国军工大发横财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13日电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12日表示,美国将向波兰提供一笔20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贷款,并向其出售9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武器装备。
受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欧洲国家近年来从美国进口大量武器。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过去五年欧洲国家主要武器进口总量与前一个五年相比接近翻番,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花了大价钱却使自身深陷地缘政治和经济困境,反而是美国军工企业利用冲突赚了个盆满钵溢。
援乌负担不断加重
2015年11月4日,在西班牙萨拉戈萨举行的陆空联合作战演习中,“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进入演习区域。新华社记者谢海宁摄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3年欧洲国家的主要武器进口数量比2014年至2018年增长94%。该研究所武器转让项目高级研究员彼得·韦泽曼说,增长原因是“订购了许多高价值武器”,包括近800架战斗机和战斗直升机,未来欧洲武器进口或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裹挟欧洲为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根据此次发布的报告,乌克兰成为过去五年欧洲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和世界第四大武器进口国。
目前,美国援乌进展由于党派矛盾等因素而减缓,欧洲逐渐成为军援乌克兰的“主力军”。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欧盟承诺的对乌军援总额比美国还多。美国未来能否继续军援乌克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盟对乌军援需至少翻倍才能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
为了“接盘”援乌任务,欧洲势必要加大防务支出。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去年年底已明确表态,欧洲将加大防务投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月底也曾表示,欧盟正在努力设立乌克兰援助基金,增筹50亿欧元资金用来联合采购乌克兰所需武器。
与此同时,欧洲国防工业正在加紧步伐扩大产能。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已增加约40%的弹药产能,向乌克兰交付了超过50万枚炮弹,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交付超过100万枚炮弹。
陷入安全经济困境
2023年4月22日,人们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抗议活动。新华社发(帕特里克·埃克斯特兰德摄)
欧洲不断加大对乌军事支持力度,对安全的需求使其不得不与北约高度捆绑,但并未换来安全与稳定。
今年1月,北约启动名为“坚定捍卫者2024”的跨大西洋军事演习。北约称,这是1988年以来举行的最大规模军演,主要演习地点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罗马尼亚等北约东翼国家,以及德国。作为回应,俄罗斯则加强在该国北部和西部的军事力量,以对抗北约在俄附近集结的部队。
经济方面,欧洲追随美国对俄实施制裁,导致自身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民众实际工资严重缩水,购买力下降。欧盟委员会上月发布的冬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勉强避免了技术性衰退,今年第一季度欧盟经济的增长前景仍然疲弱。
以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为例,该国过去依赖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冲突爆发后,不得不寻找新的能源供应。能源价格上升导致通胀高企。面对居高不下的物价,德国工人要求加薪。数月来,德国出现数轮大规模罢工,导致大规模交通瘫痪。德国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2月19日发布的月度报告称,德国经济可能已陷入衰退。
美国军工大发横财
这是2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北约总部一角。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2019年至2023年欧洲国家进口的武器中,55%从美国而来,与前一个五年相比大幅增加20个百分点。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军工企业收到的订单数量大幅增加,其中一部分来自欧洲。美国沃尔夫研究公司军事工业分析师迈尔斯·沃尔顿指出,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美国800多亿美元的军火交易中,约500亿美元军火的去向是欧洲,这个交易规模是历史正常水平的5倍多。
美国不仅向欧洲出售大量武器,其军火生意更是遍布全球。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过去五年武器出口同比增长17%,在全球武器出口所占份额从34%上升到42%,共向107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主要武器,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个五年期的数量,也远远多于任何其他武器出口国。美国无疑是世界头号武器出口国。
美国的军工企业利用乌克兰危机赚得盆满钵溢,不仅有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订单,还有美国国防部的“自家生意”。《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欧洲军火订单和美国对乌军援的红利都流向了美国国防工业。
目前,拜登政府正在推进一项包含607亿美元对乌军援的追加国防预算案。美国官员说,这批最新对乌军援的64%将回流至美国国防工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都曾直言,对乌军援有利于美国经济。一名欧盟官员在接受美国《政治报》网站采访时说,如果人们冷静观察,就能发现“从乌克兰危机中获益最大的还是美国,他们不仅可以高价出口天然气,还加大了军售”。(新华社记者:付一鸣;参与记者:邓仙来、许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