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代表委员与中华文化瑰宝的故事|于集华代表:要保护好老窑址 更好保护好新陶工

2024-03-05 17:08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南昌3月5日电(记者赖星)“很少有哪座城市像景德镇一样,依靠单一手工业支撑起千年的奇迹。千年‘瓷都’生生不息的窑火,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留下了值得永恒守护的陶瓷文化。”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发展中心主任于集华说。

于集华是景德镇百年老字号“泥宝斋”的第三代传人,8岁时跟随家中前辈们学艺,从事陶瓷行业已50余年,对陶瓷文化保护格外关注。他告诉记者,有老陶工对他说,不希望自家孩子再学这门手艺,因为不仅脏和累,收入也不高。这令他忧心不已,作为人大代表,他一直聚焦陶瓷文化保护与传承领域,并提出建议。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发展中心主任于集华(左)向参会代表讲述景德镇陶瓷文化。新华社记者 赖星 摄

四年前,于集华提出设立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议后,景德镇市陶瓷知识产权法庭在次年便挂牌成立,成为维护景德镇“千年瓷都”金字招牌的有力支撑。

“在景德镇,不仅古瓷价值珍贵,就连老窑砖也是一段历史。”于集华说,景德镇保留了大量由古老窑砖砌筑而成的老建筑、老街区,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经成千上万次窑火淬炼的窑砖,被颜色釉浸染过后呈现出深浅不一的七彩色调,造就了“瓷都”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地域特色。

近年来,景德镇以御窑厂遗址为中心划定保护区,散布全城的150多处老窑址、108条老街区等文化遗存被政府列为“一号工程”,进行抢救式保护修缮。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外景图。新华社发

景德镇瓷器历经72道工序,每道工序背后是一代代普通工匠的坚守,他们犹如一颗颗火种,让这座城市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我们在保护好老窑址、老里弄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从事陶瓷产业的一线人员。”多年来,于集华一直在呼吁有关部门对老艺人的技艺和历史进行抢救性保护,并通过资源、政策的倾斜,进一步激励陶瓷行业保障、提高一线产业工人的待遇,让更多人投身于传统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今年,《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出台,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仅要做好以传统手工制瓷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要做好与陶瓷业相关的传统美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俗以及传统技艺的挖掘保护。

“随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迈出崭新一步,‘瓷都’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可望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于集华说。

【责任编辑:吴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