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动加强 释放何种信号?
△当地时间10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两轮会谈。
近段时间以来,中美之间各层面接踵而至的互动消息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0月26日—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对美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访美期间,王毅先后会见美国总统拜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美国战略界人士以及美国工商界代表。“保持沟通”是多轮对话的关键词。
这是继今年6月,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商务部长雷蒙多等美国官员先后访华后,中国高层官员的首次专程访美。同时,这也是自2016年2月以来中国外长首次出访美国。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在9月成立的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也于近期召开了工作会议,针对双边经济关系、全球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沟通。
在外界看来,今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的互动持续释放出两国关系改善的信号。不过,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指出,虽然从现阶段来看,中美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双边关系有缓和的迹象,但需要关注的是,美国对华遏制的态势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对有关领域和企业的制裁并未松动,中美之间的关系走向仍需要长期地观察。
改善迹象明显
与今年6月中美高层之间的互动相比,近期中美之间的互动给外界释放的信息点更为密集。
10月26日,在与布林肯会见时王毅说,这次应邀访美是对布林肯国务卿6月访华的回访。他指出,中美两个大国有分歧,有矛盾,同时两国也有重要共同利益,有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为此,中美需要对话,不仅应恢复对话,还要深入对话,全面对话,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不断寻求扩大共识,开展互利合作。
此前的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来华访问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媒体报道显示,纽森此次7天“中国行”分别到访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江苏省和广东省,气候变化合作及人文交流等议题是其走访期间关注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纽森是2019年疫情发生后,首位访华的美国州长。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孙成昊指出,加州是美国政治、人口、经济、文化大州,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同时,加州主要是民主党阵营,是民主党最大的基本盘,纽森紧随布林肯、雷蒙多等官员访华后来中国,在国内不会有较大的政治争议。
孙成昊告诉记者,纽森来华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其他州作出先行示范,今后美国地方层面和中国的沟通交流可能会越来越多。
此外,中美在非政界的交流也有了进一步加强的信号。在王毅访美的前两天,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就受邀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中美民众对话:2023我们的梦想与未来”交流活动。在此之前,美国商界代表、苹果公司CEO也曾在今年两次到中国,并公开表示:“支持美中两国加强沟通对话。”另外,中国民航局也在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消息中表示,2023/2024冬春航季,中美直飞航班增班,客运航班量有望达到每周70趟。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在采访中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从近期中美之间的互动举措来看,拜登政府希望在今年11月中旬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之前稳定住中美关系。
为“旧金山会晤”作铺垫
在今年以来中美官员的多轮会谈中,“两国元首在APEC上的正式会晤“被视为是双边高层官员努力的方向。
在10月27日王毅与沙利文的会见中,更是对此释放出明确的信号。外交部网站消息显示,在这轮战略沟通中,双方就中美关系、两国高层交往及巴以冲突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实质性、建设性战略沟通。双方同意,为实现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而共同努力。
在当地时间10月28日,王毅在华盛顿同美国工商业等各界代表座谈时同样提及这一目标。除了介绍此次访美的背景和中美沟通情况,王毅还表示这次访问的主线就是“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
王毅指出,尽管中美之间还存在各种分歧矛盾,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双方都认为,中美两个大国保持对话是有益而且必要的。双方都希望中美关系尽快稳下来,争取好起来。为实现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而共同努力。
他也同时强调,“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不能靠“自动驾驶”。为此,双方要切实“重回巴厘岛”,把两国元首的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2022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会晤后,中美高层也开展了频繁互动。但是因今年上半年发生的“气球事件”以及蔡英文刻意“过境”等问题,双边关系一度陷入“谷底”与“冰点”,各层面的对话与交流也一度放缓。也因此,外界对今年11月中旬在旧金山举行的APEC会议上两国元首能否实现会晤尤为关注。
△ 10月28日,王毅在华盛顿同美国工商业等各界代表座谈。
有分析指出,王毅此次的美国之行是迄今为止中美两国双边关系解冻与缓和的最明确信号。孙成昊告诉记者,中国外长王毅的此次访美表明中方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以及正当关切,这也向全球释放出积极信号,说明了中美关系目前处于止跌企稳的状态,缓解周边国家对地区紧张局势的忧虑。
记者注意到,10月17日,中国驻美公使徐学渊在与美国外交学界对话期间,也被问及“中方对APEC会议期间可能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有何期待”的话题。徐学渊表示,如果会晤得以实现,应该会像历次会晤一样聚焦重大战略性问题,如战略意图以及相互尊重问题。
孙成昊认为,在明年的美国大选正式开始之前,中美关系存在一定的“机会窗口期”,而关键就在于这期间双方能否就一些重要议题达成共识。“比如金融治理、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领域。”孙成昊向记者指出,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美国对中国筑起的“小院高墙”能不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中美关系下一步的观察点。
袁征也观察到两国之间更为具体的变化。除了高官的集中访华,美国方面至少两次公开表示美国不支持台独,并有希望与中国寻求合作的表述。袁征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中美双方的关系似乎有所缓和,王毅的此次访美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探路的效用。对于中美关系,袁征持谨慎的乐观,并强调要理性看待两国的互动。在他看来,现阶段更多的举措只是将中美双方长期处在谷底的关系“向上拉一拉”,以防止进一步“下坠”。“加强双边对话能减少双方的误判。”他说。
未来仍是未知
尽管中美之间有了一些趋好的信号,但也要注意到,在对华方向性战略上,美国并未有所纠正。
10月17日,拜登政府更新了针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根据最新的规则,英伟达包括A800和H800在内的芯片对华出口都将受到影响,且新规将在向公众征求30天意见后生效。商务部长雷蒙多还表示,新规的出台旨在限制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但拜登政府“无意伤害”中国的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在经贸方面,美国对华设置的贸易壁垒并未调整,对中国实体实施制裁的名单仍在增加。袁征向记者指出,在一些关键领域,美国打压中国的态势没有停止,对中国科技等领域的限制还在进一步升级。
袁征坦言,拜登政府对华战略调整只是出于国内政治的考量、自身需要以及美国战略竞争需要而推出的阶段性、临时性的策略。整体思路上,拜登政府仍把中国看作是主要的竞争对手,进一步遏制。
《中国报道》记者留意到,10月29日,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的高端对话上,中国原驻美大使崔天凯在谈及中美关系时表示,两国大多数人都理性地意识到,中美两个大国如果发生冲突对抗,对世界肯定是灾难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躺平”的状态下,就可以自动避免最坏情况的发生。
△ 10月27日,王毅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
在他看来,很难界定中美关系的下一个周期就是合作。“关键是双方要认识到作为两个大国应该找到一条正确的相处之道,只要双方都能够承认和接受,中美两国便可以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他说。
记者注意到,今年,美国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帮办中国事务主任卡莱斯作为美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北京香山论坛。在外界看来,尽管中美两国在军事上的对话至今还未重启,但至少在战略学界的沟通尚在,中美军方之间还有沟通的渠道。
在谈及中美关系重回健康轨道话题时,袁征向记者指出,在中美关系上,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点。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于全球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美国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崛起。”他说。
孙成昊则向记者指出,从目前来看,美国方面是以稳定中美关系为思路,而不是改善中美关系,且明年美国进入大选年,两党在中国议题上的渲染可能会超过非大选期间的状态,要对此作好心理和政策机制上的准备。(来源:《中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