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老兵·抗美援朝特辑丨为国而战是他一生的骄傲
父亲年轻时
我父亲闫秉仁今年已经90岁了,有着73年党龄。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听党指挥,永怀初心,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父亲是在1949年1月参军入伍,同年9月参加衡宝战役,1951年参加了广西剿匪。1952年父亲跟随部队入朝参战,守海防、挖坑道,在炮兵团指挥连担任副指导员的他亲历过战争,身上“烙”着战斗的伤疤。
父亲入朝作战前与母亲合照
父亲回忆抗美援朝战斗经历时说:“炮往哪打,需要计算方向、高低。前方同志们藏在壕沟里,用望远镜观测敌人的指挥部。我负责传输数据和信息,所有环节不能出一点差错,心里很紧张。”
1953年,父亲参加了奇袭“白虎团”一仗。想起战友、全身6处严重负伤的迫击炮班班长,父亲依然清晰地记得:“班长脱离了部队,自己在山坡上爬了一夜,摸索爬进敌人弃留的仓库,第二天被战友在打扫战场时发现,才捡回一条命。”
在朝鲜组织青年突击队时,父亲在做记录
1958年父亲从朝鲜回国,1960年响应祖国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不顾恶劣气候和高原缺氧,毅然投身到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牧区建设中。
刚到果洛时,他们每月每人15斤粮食,没地儿住就挖出个土窝窝睡里面,点酥油灯照明。这样的条件下,父亲和同事们坚守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原,在那里盖平房、建学校,发展出当地第一家乳制品加工厂。父亲在那里工作了25年,直到退休。
壮志常随烽烟起,丹心一片许家国。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到在高原上默默守护,父亲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老兵精神,更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了我们后辈。
父亲常说“历史不容忘却”。近年来,他多次受邀走进学校、社区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讲战斗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我军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号召大家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教导后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闫骏)
父亲近照
出品人:李学勇、李俊
监制:丁增义、李砺寒、常爱玲、齐慧杰
策划:王逸涛、张汨汨、黄庆华
统筹:蔡琳琳、孙丰晓、胡碧霞
协调:刘红
记者:孙丰晓
编校:高蕊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特别鸣谢
退役军人事务部办公厅
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
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青海省果洛州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