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军士长李晓晓(左四)带领连队技术骨干学习新型排爆装备。
新鲜血液带来“化学反应”
闯关的过程并不顺利。
两位专业骨干竟然同时遭遇职业生涯“滑铁卢”。连队将所有技术骨干组织到一起,进行复盘分析。
会议室里,气氛有些沉闷。直性子的李晓晓率先打破沉默:“就是装药量不够,下次我装2倍!”
“现代战争打的是技术,用好巧劲才能事半功倍。不能一味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连长丁昆否决了这个想法。
“这次只是根柱子,战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哪有那么多炸药浪费?”一级上士吴文才补充道。李晓晓一下语塞了。
李俊伟始终沉默,不断在纸上画着曲折的电路图。一天过去,李晓晓和李俊伟提出的方法和思路都站不住脚。
晚点名后,指导员汪新找到连长丁昆:“以前什么都讲经验,现在打仗,更多时候是靠分析和计算。”一番讨论后,两人决定让拥有专业知识的新鲜血液,加入老兵们的攻关中。
连队学习室,李晓晓正被满纸的结构受力分析和参数计算困扰。上等兵马俊森对他说:“李班长,我大学时学过这些,让我看看图吧。”李晓晓心里带着些怀疑,一旁的汪新劝道:“让他看看吧。你们可以结个对子,试着一起解决问题。”
“班长,这个受力分析好像画错了,少了一组力。”看了一会儿简图,马俊森笃定地说。李晓晓有些不好意思,承认道:“受力分析我上高中就没学明白,后来在部队自学大专课程,也没有这方面知识……”
听取马俊森的建议后,新一次实爆作业,李晓晓根据重新设计的点位,对目标梁柱进行打孔、装药。仅一次爆破,梁柱就按照预定方向倒下,甚至进行了一场漂亮的“空中解体”。
另一头,李俊伟还在电脑上自学电路,不断代入“定时炸弹”的电路进行研究。丁昆将保障组的大学生士兵岑里一带了进来:“晓晓那边攻关挺顺利,我特地把小岑找过来,你们也成立个小组吧。”
“这就是稍微复杂些的组合电路。”岑里一仔细观察“定时炸弹”,很快就绘制出电路简图。
“李班长你看,画完电路图就能看出来,这几条线产生了继电器原理。根据这点反向推断,只要剪断这根绿线,就能让整个爆炸装置断电。”拿起根据考核还原的“定时炸弹”,岑里一果断剪断其中一根线,“嘀嘀”的倒计时声戛然而止。
曾为他人出题、制作过许许多多“简易爆炸装置”的李俊伟,不由对这名年轻的大学生士兵刮目相看。新鲜血液的注入、新老组合的搭配,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我军武器装备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密度不断提升、体系越来越复杂,很多原理都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对于不同的技术问题,老兵和新兵、‘师傅’和‘徒弟’也要根据课题互换身份。”在一次教育中,汪新的一番话,触动了许多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