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阳光评论】国潮、玩梗、板绘:创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

2022-10-22 09:30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抖音号)

10月15日,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出品的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上线。它以小而美的艺术表达新形态,迅速传播发酵,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振奋人心的氛围。这种宣传手法之新颖、传播效果之有力,让《新千里江山图》成为可圈可点的新媒介艺术典范,也使其传播成为媒介美育的例证。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千里江山图》就是一次出色的尝试。

《新千里江山图》依靠什么实现了破圈传播呢?答案当然是其以古今融通的视觉形象,流畅而富有美感地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对这种视觉媒介的艺术表达来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与年轻人生活高度关联的艺术形态。

国潮

《新千里江山图》是国潮艺术的集中呈现。一开篇就是备受关注的舞蹈《只此青绿》。一句“青绿千里入画,山河无垠新卷”,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传世名画转化为当代舞台艺术,再转化为网络数码形态。数字化的国潮愈来愈切近当代生活,使传统与当代有了充分融合和对话的空间。

无论是李玉刚的唱腔,还是孟庆旸的身段,一种古典的美在《新千里江山图》中曲折流转。青绿山水古画做底,当代生活缀于其间,有复兴号高铁,有C919大飞机,有水利工程,一只飞翔的仙鹤引人入画。诸多元素纷繁呈现,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而正令人应接不暇中,叙事戛然而止在青绿的舞蹈中。“十载春华秋实,今朝再起征程”,一副长轴画卷显现出古今一脉不绝。

玩梗

《新千里江山图》是叙事艺术的时代表达。它的叙事是以“梗式”呈现的,在孟庆旸后仰又起身中,人的视角化身为仙鹤,与飞机的轨迹完美结合。新媒体艺术特有的代入感,使诸多“梗”的出现十分自然。

在山水之间,有长征五号、“奋斗者”号、神舟十三号,有袁隆平、张桂梅和黄文秀。白鹤滩水电站、悬崖村、十八洞村,流动法庭、天眼、边防,G20峰会、“雪如意”、福建舰……主旋律的身影嵌入一个诗意的世界中,让过往十年的辉煌岁月形成切身生活体验。参与过“这十年”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张桂梅)、“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邓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黄文秀)、“宁可向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边防战士)……这些“梗”让“新千里江山”活起来,接地气,更有满满的自豪。

板绘

《新千里江山图》是主流话语的审美创造。艺术要呈现现实,而它本身也是现实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表达,除了绿水青山的自然界,除了“只此青绿”的绢画质感,更应该有运用当代数码技术的新形态。

在视频的结尾部分,创作者“现身”,以元艺术的形态,用绿幕、板绘等方式,把这一艺术文本的创作过程展现出来。艺术与生活、审美与现实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在短短的四分钟视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武汉疫情期间的那位老者,他与年轻的援鄂医生一道望向天边斜阳的姿态,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充满内外部张力的概念,诠释得充满了人文气息。这种气息,就是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表达,也是属于这个仍然需要团结奋斗、勇于斗争的时代最深层又最动人的表达。

作者:林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二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主任、副教授

(《阳光评论》项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任编辑:刘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