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沉下去 民心聚起来
“武汉不断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他指出,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补短板、强弱项、探新路,成为总书记和党中央给湖北、武汉留下的一道“必考题”。
2020年8月2日,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洪山坊社区凯乐花园小区综合党委成立,下沉党员组建的5支服务队亮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一年来,我省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武汉不断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在人员资金力量配备上做“加法”,在工作负担上做“减法”,在优化管理服务上做“乘法”,在化解矛盾上做“除法”,实现了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使更多市民百姓真切感受到更多更好的获得感。
充实基层
武汉14.9万党员下沉社区
“你看我们社区这半年是不是大变样了?停车问题、设施老化,都解决了!”4月7日,武汉市武昌区放鹰台社区书记叶玮谈起近半年的变化时,不禁喜上眉梢。
放鹰台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80%的居民楼呈开放式,没有围墙,出入口多,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且楼龄基本在二三十年以上,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居民被“四水一气”、停车难问题困扰多年。再加上空巢独居老人多,老年人关爱与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叶玮说,社区居委会共有群干16人,处理日常工作已十分繁忙,要解决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以前确实有心无力。疫情防控期间,随着党员下沉制度常态化、长效化,前后有1006名省、市、区级党员到该社区报到,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2020年,社区启动洪山路片小区改造试点。按以往经验,这类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多、想法多、需求多,要统一居民想法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为此,社区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由下沉党员及楼栋代表积极参与,围绕小区改造方案进行开放式讨论,并逐一反馈给建筑设计方。通过改造,该小区增画了停车线,实现了封闭管理,设置了智能式道闸,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难、出口多的困扰。
今年,放鹰台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全面铺开,这次又是下沉党员站了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经验,纷纷出谋划策,担任起了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小区里,哪里需要改造车棚、增设电动充电桩,哪里需要安装垃圾分类站、提升景观,哪里需要安装路灯、智慧门禁和安防设施……这些问题都由下沉党员挨家挨户调查需求后汇总成文,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叶玮说,目前该社区1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全面推进当中。
此外,放鹰台社区还成立了“伴爱同行”——关爱失独、空巢与独居老人志愿服务队,下沉党员纷纷就近结对认亲。他们中有夫妻党员、父女党员,定期入户走访老人家庭,平时帮他们代购生活物资,每逢中秋、重阳、春节等节假日及老人的生日,都会去老人家里为他们送物资、送书籍,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据统计,武汉共有1793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15个区(开发区、功能区)1428个对口联系社区报到,市区两级8831个党支部全覆盖联系包保6381个小区(片区),共149607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
2月8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花城社区丰泽园小区,志愿者与下沉党员一起为小区架空层彩绘进行后期收尾工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减负增收
社区工作者干劲满满
收入偏低、负担偏重,导致队伍老化、人员流失,一直是武汉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发展上面临的困局。
针对这一现象,去年4月,武汉制定出台《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经过近一年落实,初步建立起“进出有通道、履职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激励有机制”的“四岗十八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去年4月,我们就涨工资了。之前拿到手每个月3600多元,涨了之后是4960元。我们青宜居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涨工资1700多元。”青山区红卫路街道公共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天娇表示,社区工作者待遇有了保障,未来也有了晋升空间,只要符合相关规定,表现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可以被聘用为事业编制人员。去年,青山区拿出6个街道公务员招录计划,面向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社区(村)“两委”成员进行定向招录,占比达当年全区街道公务员招录计划总数的三分之二。去年7月,黄天娇顺利考上红卫路街道公务员。
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市、区两级财政增加投入8亿元,按标准落实社区工作者报酬,社区工作者人均年应发报酬达到7.36万元,较之前增长了79.4%。
增加收入的另一面,是在工作负担上做“减法”。去年召开的武汉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尤其是要着力减轻工作负担,让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
武汉市民政局等部门着力推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进一步明确社区职责定位。仅江汉区就整理了108个社区的挂牌,拆除各类挂牌6296个。全市还将社区证明类事项减少70%左右,上级部门不再直接对社区考核,也不允许职能部门跟社区签责任状,为社区减少了综治、安全等10多项责任清单。社区事项实行准入管理,不在事项清单内的,采取“费随事转”的方式,由相关部门出专项经费予以解决,不给社区增加额外负担。
武昌区紫阳街党建办公室副主任汤琪说,去年以来,明显感觉检查少了,会议短了,工作群也“瘦身”了,“现在手机上的QQ群、微信群从100多个压缩到了三分之一。”武昌区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介绍,今年,涉及居民户籍、家庭关系、婚姻状况、住房、低保、残疾等18项可在网上大数据平台查询的事项,不再需要社区开证明。
多方联动
搭建协同用力新平台
各方力量都发动起来了,如何协同用力,形成多方联动破解难题的体制机制?一年来,武汉进行了深入探索。
去年以来,该市创新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服务机制,在满足居民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居民参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眼下,在东西湖区金银湖街花城社区银湖御园小区内,一座垃圾分类亭刚完工,还有两座也即将完工。届时,小区垃圾在这里分类投放,进行异味处理后再集中回收,一直困扰居民的垃圾堆放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我们十天内就顺利通过这个解决方案。”花城社区党委书记魏彦辉介绍,去年5月底,社区在银湖御园小区试点建立物业、业委会、社区、派出所、城管五方联动机制,“以前,社区要一个个地协商,耗时耗力,现在五方联动,负责人一起到场,问题不出小区就能迅速解决。”
地处武昌古城核心区的昙华林,保留着50余处百年历史建筑,是武汉城市名片、网红打卡地。而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正位于景区,停车位紧张,居民停车与游客游览不时发生矛盾。社区党委书记冯晶说,社区充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建立居民议事会、新青年论坛等议事平台,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厅”,精准对接不同需求,高效解决小区治理难题。针对停车问题,社区通过“民呼我应”工作平台,邀请交通、规划、环卫等职能部门、辖区单位以及居民商户共同协商,探索在8时至18时之间居民车辆只出不进,方便游客游览的“错峰停车”管理新模式,解决了游客停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