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反转 武汉经济划出漂亮曲线

 “这些产业集群与重大企业项目,顶住了疫情的剧烈冲击,成为了新时期武汉实体经济的重要压舱石。”

2020年10月14日,位于新洲双柳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占地40亩的航天产业港一期已经建成,公寓、食堂、办公空间一应俱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作为全国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2020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一度遭遇断崖式下滑,增速触底至-40.5%。

这既是对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经济韧性的一次大考。

这一年,我们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之战。

这一年,我们抵御了世纪罕见的大汛洪水。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浴火归来的涅槃重生。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疫情防控一线,为六千万荆楚儿女鼓劲加油说:“这次疫情,短期内会给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阵痛,但不会影响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15616亿元!不负总书记的牵挂与嘱托,武汉逆风奔跑、负重爬坡,将2020年经济总量定盘在全国前十。

这一年,实体经济的“压舱石”稳了

武汉既是全国抗疫斗争的主战场,也是湖北疫后重振的主支撑。

疫情期间,武钢有限旗下气体公司承担了武汉一半以上医用氧气供应,冷轧厂加班加点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供应彩涂钢板。

2020年,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铁、钢、材产能分别达到1402万吨、1507万吨和1440万吨,顶住疫情完成全年目标。

不仅如此,这艘“钢铁巨轮”还将铁钢比(铁水入炉量与出钢量之比)一年内从0.93降至0.79,实现了“四吨铁水炼出五吨钢”的重大突破。

40公里外,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风神生产线上,一台台新车整装下线。

今年头两个月,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42.8万辆,同比增长69.99%。其中,在湖北省生产汽车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8.3%。

2月9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三工厂总装车间,每50.1秒下线一辆新车。2020年,东风本田销量达到85万辆,创历史新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东风风神工厂厂长庞风华介绍,作为武汉最早复工的车企,该厂2020年3月12日复工复产后,仅用了两周,产能就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十四五”期间,该开发区经济总量将达到3300亿元,力争“5年再造一个车谷”。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武汉五大产业新基地加快建设,长江存储、华星光电、京东方、康宁玻璃、东风云峰、吉利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工业经济规模总量进一步提升。

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拔地而起。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以及国内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沌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中部第一。

“这些产业集群与重大企业项目,顶住了疫情的剧烈冲击,成为了新时期武汉实体经济的重要压舱石。”该负责人说。

对接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武汉2020年全年减税降费513.7亿元,直达38万家市场主体,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达1018亿元。全市1万多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132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仅用了1个多月。

搭把手,拉一把。2020年,中央企业在湖北开工建设项目达401个,全年完成投资2246.5亿元;与我省新签订项目合作协议172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达4636亿元。

2020年11月20日,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汉举行,这是“5G+工业互联网”领域首个国家级大会。图为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巴士引来众多参观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这一年,引领动能的“火车头”变了

3月26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全年营业收入约82亿元,同比增长约5.8%;国际化业务营收超过21亿元,同比增长26.56%。

在从菲律宾到秘鲁、再到泰国的海外工厂,一个个“长飞人”逆行于疫情,代表中国光通信军团,保障了海外通信网络项目的高质量交付。

4月上旬,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巨头联影医疗的武汉总部基地即将迎来开园。这里,将成为全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整机及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医疗级可穿戴智能设备、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最具规模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之一。

2019年,光谷GDP首次跃居武汉第一,武汉经济动能与产业格局悄然生变。

2020年,光谷GDP在疫情之年跨越2000亿规模,达2001.85亿元。其中,GDP总量及增幅、工业投资总量及增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等7项核心经济指标居武汉第一。

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以武汉6%的面积,创造了该市12.8%的GDP。

这一年,光谷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194个,总投资超过5230亿元。

这一年,长江存储128层QLC 3D NAND闪存芯片等众多创新成果诞生,光谷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

疫后重振以来,霍尼韦尔宣布在光谷设立新兴市场中国总部,成为2020年首家在汉成立公司的世界500强;长江存储项目二期在光谷开工,为集成电路产业再注强劲动力;光谷互联网企业福禄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疫后光谷境外上市第一股,路德环境和科前生物同日登陆科创板。

2020年,光谷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9家。华星光电t3项目出货量居全球第二,t4项目一期月产能达1.5万片;天马G6一期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G6二期成功试产。

史无前例的疫情,迫使武汉经济按下暂停键,却也倒逼了数字经济、线上经济的蓬勃崛起与发展。2020年,武汉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42家,总数达6259家,增幅41.7%。

2月9日,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电子生产线一派繁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这一年,为你跑腿的“店小二”火了

封控期间,武汉多条生产线一度面临全球供应链中断、“缺人缺粮”的巨大危机,但同样也让世界看到了武汉的坚韧和后劲,并更加坚定了“选择武汉、扎根湖北”的决心。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致函表示:世界经济论坛坚信,韧性十足、富有活力的武汉和中国经济能够迅速重回正轨。

2020年4月8日,武汉“重启”后首场“云招商”,大批重点企业携69个项目力挺武汉,总投资额达2451亿元,其中11个为总部项目。

同年8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峰会在武汉举行。陈东升、刘永好、毛振华、王中军等300余位中国商界领军人物,带着项目、投资和信心,从八方汇聚“英雄之城”。

“我是四川人,这次在湖北投资,就是新湖北人了!”刘永好说,新希望将在武汉建立华中总部基地,带来7个项目,包括农业、食品、城市化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等。“我作为川商总会会长,希望各个商帮联手,共同推动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一个地方发展搞得好不好、质量高不高,关键看土壤和生态行不行。这个生态,就是营商环境。

1月4日,武汉经开区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前来办理业务人员解答问题。该区加快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实行一窗办理、同步预审,实现两个环节、一天办结、零费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2020年5月,我省首次召开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发布《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省委书记应勇要求武汉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一场营商环境的“武汉战役”,成为重塑“武汉竞争力”的核心牵引。

同年6月,《2020年武汉市深化“四办”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实施方案》出台。

一张身份证办成事。

——这是疫后重振的武汉,对营商环境立下的郑重承诺。

武汉提出:围绕户籍户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医保、税费办理、卫生健康、就学养老、住房公积金等多个领域,大力推进“全市通办”和“一张身份证办成事”。一张身份证在武汉能办成的事,将达到150项。

同月,迈瑞医疗武汉基地在光谷动工,总投资45亿元。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帮办代办中心负责人查小鹏介绍,迈瑞项目在土地摘牌后9个工作日内,就完成了全部审批手续,取得了一系列证照。“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只用了26天,创下我省项目审批速度新纪录。”

该中心还专门拉起“跑腿团”,通过在线指导、在线预审、上门收件、上门送件等方式,让企业享受“网上办+上门办”“预约办+帮代办”“承诺办+容缺办”等各种“跑腿套餐”,且“店小二”服务一律免费。

2020年,35家企业总部及“第二总部”落户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28.6亿元。武汉新开通6条国际货运航线,进出口逆势增长10.8%;市场主体达141.3万户,增长8.6%。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一个“店小二”,为民服务的决心。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