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报国丹心铸"生命工程"
进入21世纪,陕飞牢牢抓住国防战略调整重大机遇,争取到多项型号科研任务,实施组织机构和工艺布局调整,推进条件建设,开展技术攻关,确定了"生产改进一代,研制发展一代,预研攻关一代,跟踪探索一代"的运八发展新思路。"十五"以来,为适应未来局部战争和军事斗争需要,国家多种重点型号研制项目陆续上马,陕飞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这一时期电子对抗侦察机、电子侦察机、远距离支援干扰机、指挥通信机、心理战飞机等特种飞机犹如雨后春笋般在陕飞研制成功,尤其是被陕飞人称为"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更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国防科工委、航空学会成立预警机论证专家组,开展空中预警机学术研讨,陕飞提出用运8飞机作为研制空中预警机载机平台的设想。之后,陕飞根据军方作战需求,加强技术力量,列专题到国内外科研院所多方面调研论证,形成运8飞机改空中预警机初步方案。20世纪90年代末,运8C气密型飞机在与轰6飞机、运10飞机的PK中脱颖而出,成为空中预警机载机平台。
运8警戒机
该型机能否研制成功,将直接关系我国预警机能否突破封锁,以自主创新技术傲立世界,关系着陕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能否迎来一个"开门红",能否承担起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更光荣的责任、使命。此时的陕飞有两个选择:要么利用现有平台改装,风险小、时间足、成功率高,可以轻松完成任务;要么对运8飞机全新改造,建立一种新型、先进的平台,为陕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按常规,研制一种新型飞机至少需要5年,然而留给"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周期只有短短的20个月。完不成任务,企业发展将严重受阻,国防建设步伐也将受到滞后影响。时任陕飞总工程师、运8飞机总设计师的欧阳绍修首当其冲,直面重压。面对"行不行"的疑问,他坚定地回答:"只要发挥航空工业全行业优势,没有办不成的事!"陕飞人亦庄严承诺,"航空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任务,只能成功,没有失败!"
至此,陕飞历史上规模最大、工作量最多、技术难度最大,被称为陕飞"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预警机研制任务全线铺开。研发初期恰逢"非典"肆虐,困难面前,项目工作却一刻没有停下。500人的研制团队,不到1年时间,完成了常规2至3年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工装设计和制造任务,实现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如国内第一次大型整体壁板设计和工艺加工,中型运输机上第一次采用助力操纵系统,第一次采用大过盈螺栓和复合材料螺旋桨,第一次采用系统集成综合航电和数字式的刹车系统……强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和极限挑战,让可全天侯、全疆域使用的"空警200"预警机成功首飞,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瑞典和以色列之后的第五个具备预警机整机研制能力的国家。在创造特种机研制奇迹的同时,陕飞人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到。"
"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运8飞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有了质的飞跃,结束了中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预警机的历史,不仅为运8飞机新平台的建立和后续特种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