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章:

集体协商,谋求双赢

谈及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首推“前洲经验”。

惠山区前洲镇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兴办了乡镇企业,1983年成为全国首批亿元乡镇。

乡镇企业发达,维护职工权益的新课题也不少。

2002年,前洲镇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时的情景还是“一个文本两张纸,一个村签一份合同”。

没有专项协议、没有可量化的条款、没有法律约束力,这样的年月已经过去。如今,在签订集体合同的基础上,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集体协商专项协议、劳动保护集体协商专项协议,前洲的做法已经成为全国推行模式。

合同内容越发丰富具体、协商程序越来越规范、维护职工权益效应越发明显,工资集体协商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时任前洲镇工会主席莫国良是其中的参与者和摸索者之一。

“合同文本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最终体现,它是有力的法律依据。文本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效。”莫国良表示,在拟定合同过程中,工会把劳资关系中最要害、企业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在条款中具体加以体现,对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分配方式等进行量化,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既便于操作和履约,也便于监督检查。 

2002年,前洲镇的经济重点村邓巷村被选中作为工资集体协商试点。

2004年3月,该村42家企业一个不漏地全部签订了单个的2004年工资集体合同。

追溯这次试点,可查的资料显示:“2003年9月初,邓巷村党政工统一思想,向全村42家企业业主发出了关于进行工资集体合同协商的建议书,同时,村工会与企业职工代表一起与企业主进行平等协商。企业主主动向工会提供了去年的经营状况、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以及今年以来的经营状况。”

“相较最初的合同文本,这一次明确提出要体现职工的年收入。”莫国良称。

2004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从法规上强调培育协商的理念和集体协商机制的动态运行。

但企业主的不理解与抵触,一直不小。

“厂子是我的,给工人发工资的钱也是我的,工会凭啥插手?凭啥要和工人协商?”一家企业主的“呛声”,让莫国良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攻克”第一家企业,他跑了两个月,磨破嘴皮,讲政策、讲法规、讲好处,“工会不是支持员工反对老板,是为劳资双方协调利益,谋求双赢。”最后总算是说通了。

3年后,努力终见成效——全镇600多家企业,除用工规模偏小的家庭作坊,超过95%建了工会。镇上建了三个行业工会,各村也建了工会。“企业工会主席也由老板指定改为由职工直选。” 

2004年,谈判桌上定收入成为常态。

与企业老板谈判的,包括村工会主席、企业工会主席及职工代表。镇工会、劳动部门作为谈判的见证人。“第一年,通过谈判,全镇职工平均年薪拿到9549元,超过省里指导线3000多元,比2003年整体提高20%。”莫国良说。

问题也来了,“合同文本太过笼统宽泛,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印染纺织、机械机电是前洲镇的经济主导产业,多数企业都采用计件、计时工资制,当时的集体合同对此没有体现。

解决之道是首先建立行业工会,并由镇工会聘用行业工会负责人专门从事工会工作;然后深入企业,调查计件、计时工资的组成形式和兑付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

这是一件繁琐且需要耐心的工作。比如,在印染有限公司,行业工会对染色车间的计件工资计算方法进行了测算,科学地测定职工的生产定额及实际劳动能力,综合优质品单价和产量、合格品单价和产量等因素,如企业生产正常,职工的年收入可达1.8万元。

“这样一来,工人每天做了多少活儿,就知道有多少收入。” 2005年,《前洲镇印染纺织行业计件工资制专项集体合同》《前洲镇机械机电行业计时工资制专项集体合同》出炉。后一份合同显示,机械机电行业实行的工时价位为每小时12元、15元、18元不等(不含奖金),莫国良说“这是反反复复和企业协商了很多次的结果。”

他们不厌其烦地一家一家企业地跑,向经营者宣传政策、阐明好处,“可以避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稳定职工队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005年,全国总工会下发《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特辑,要求全国各级工会组织学习借鉴江苏无锡工资协商合同的“前洲经验”。

到2006年,前洲建会企业中,98%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且没有欠薪事件发生。 

在莫国良的记忆中,2008年左右,集体协商的合同文本有了可参考范本;2012年左右,集体协商的焦点逐渐从工资收入转移到福利保障。

惠山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惠山区坚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主线,不断细化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强化履约监督,注重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

截至2018年6月,全国共签订企业综合集体合同140.2万份、行业(区域)集体合同19.1万份,覆盖企业402.1万个、职工1.9亿人。

2012年,莫国良到年龄退休后,被返聘为工资集体协商、职代会指导员。他对工会工作充满了感情,也觉得有意义。

第四篇章:

帮扶升级,“关爱·圆梦”

段青军正在青海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二,这个学期,他家的钱袋子比先前鼓了许多:就在暑假,他从千里之外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藏龙庄,来到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安井食品公司勤工俭学36天,拿到近6000元的实习工资。

对年收入仅过万元的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和段青军一同来到无锡的,还有其他30名青海学子。一个多月时间,他们共得到约14万元的实习工资,而来回路费、保险费全部由惠山区总工会承担,吃住由实习企业免费提供。

惠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卫中告诉记者,“段青军们”千里勤工俭学,源于工会发起的“关爱·圆梦”工程。

“助学活动年年搞,以往都是直接资助学费,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2013年,已到区总任职快一年的杨卫中一直琢磨这个事。

就在这一年,惠山区洛社镇总工会开展了一项名叫“牵手希望”的活动,引导爱心企业在寒暑假为困难职工家庭16周岁以上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这项活动引起了杨卫中关注。第二年,惠山区总工会推出“关爱·圆梦”工程,将洛社的做法向全区工会推广。区总工会向区内企业发了倡议书,招募社会实践基地;印发致全区青年学生朋友的一封信;对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组织安全教育,为其上岗工作购买安全保险……

杨卫中发现,非困难职工家庭及其子女积极性也很高,按照工会服务普惠化的理念,区总将参与范围从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拓展到全区全体职工子弟。仅仅一年,学生从刚开始的813人增加到2375人,爱心企业从83家增加到278家,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从876个增长到3500多个。

“由输血型资助到造血型帮扶,帮扶内涵由单纯的‘助学’向‘助学、助业、助志’三位一体拓展,让大学生挣了零花钱长了见识,帮企业缓解了用工荒,家长们也觉得孩子更加知书达理了。”杨卫中说。

该活动获得无锡市总工会项目化工作年度评议一等奖。2016年,惠山区委、区政府把这项活动列为全区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如今,“关爱·圆梦”工程已成为惠山区总工会的精品爱心帮扶项目。

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扶贫工作的一段讲话给了杨卫中启发:能不能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中贡献惠山的爱心力量?

于是,“关爱·圆梦”工程走出惠山,融入无锡与青海海东的扶贫协作工作大局,迎来了“段青军们”。

堰桥街道总工会主席施志清快到退休年龄了,他欣慰的是,在区总工会的统筹安排下,街道总工会建起了职工服务中心,“工会的服务力、凝聚力、发展力获得了更有力的承载”。

中心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投入1170万元,设有服务大厅、调解室、档案室、书画室、职工书屋、电子阅览室、形体室、女职工健康服务中心及培训室,还有健身室、乒乓室、台球室等。服务中心布局在工业园区,职工步行15分钟之内就能到达。

健身区,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健身设施摆放整齐,一点不输高大上的专业健身馆;瑜伽房里,女职工们跟随瑜伽老师舒展身体,放松心情;培训室里,母婴护理培训班、女职工心理健康分享课、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学习班等各种课程应接不暇……

“进入新时代,工会服务职工,既要精准,更要普惠最广大的职工群众。”杨卫中说,全区已有4个镇、街道职工服务中心建成并对职工群众提供普惠式服务,3个镇、街道和区级职工服务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年底完成。

今年7月31日,无锡市工会会员服务卡在惠山首发,标志着惠山区工会普惠服务走上了快车道,将更有力地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