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就该来些刚性约束

尽管有观点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习,适量、有质量的“家长作业”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对于学校布置的“家长作业”,评判标准不应绝对化,也不该一刀切。但更有观点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由教师批改,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批改。起码,“家长作业”不能演变为完全由家长包办的作业,避免给家长造成较大负担。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道理,但相形之下,后者无疑更为“主流”。“作业乱象”所以引发热议,除了不是“适量、有质量”,更在于走样变味,进而演变为完全由家长包办。这显然是种责任错位和守土无责,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义,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如今多个省份出台方案、发布禁令,正是为此而来。这是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社会关切的可喜态度,更是以刚性约束举措,治理“作业乱象”的具体行动,值得期待。

实践证明,治理“作业乱象”,促使教育回归本义,光靠一般的说教不成,只有一些“原则”上的规定,恐怕也无济于事。只有来些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可操作的刚性约束才会管用。

事实上,即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习。但这是有前提、讲条件的。一方面,不是每个家长都文化不低、学识了得,都能够胜任给孩子批改作业的“重任”。同时,这“第一任老师”,也不是仅指“帮助孩子学习”,而是被赋予了其他方面更多的内涵。

当然,“作业乱象”频发,说明教师自身也深受作业之困,解困的办法除了就事论事,以刚性约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还在于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应追求作业的数量,而应注重作业的质量,更在于要让教育真正摆脱应试,回归素质。张国栋

●建议

厘清家校共育边界

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异化了家校关系。

长期以来,在具体实践中,虽然“家校共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被运用于各地的实际教育教学当中,但到底哪些事情或方面是学校或老师必须要做的,哪些是家长应当协助的,或者哪些是家校商量后确定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甚至缺乏起码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加上其他因素促使,如学校尤其是老师课堂教育不到位,家长和学生在孩子家庭作业布置的问题上缺少发言权,家长对老师不合理的批改作业要求过于长期忍让等,包括要求批改作业在内的“家长作业”便很容易出现。

直白一点讲,“家校共育”的边界一直没有被很好厘清,才使“家校共育”走形变味。治病纠根,对症下药,方才稳准有力。因此,在遏止家长批改作业等在内的“家长作业”等问题上,最紧要、直接和急迫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抓紧厘清“家校共育”边界。具体讲就是要针对不同地区,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出台总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也要同步结合教学实际等,针对“家校共育”出台进一步明确家校责任和行事边界的指导意见或规定,让家校在教育互动中有准确遵循,并强力落实。

事实上,关于这一点,今年初民进四川省委向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治理“家长作业”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中,就提出了厘清家校职责边界的明确建议,值得关注乃至借鉴。

当然,要想彻底遏制“家长作业”,仅靠这一点也是不足的。还需通过多种宣传激励方式,唤回教师积极教育的意识和作为;进一步强化平衡教育、透明教育、廉洁教育建设,让家长在家校教育的问题上,能够有正确平衡的心态。余明辉

●三言两语

现在已有多个省份明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从背后可以看出家长批改作业已泛滥到何种程度。否则,不会引起省级教育部门的注意并出台禁止性规定,也暴露了家长对批改作业的相当不满。

——李元

不得不说是孩子的作业家长都已经纠正了,作为老师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弱项在哪里,在讲课就没有针对性,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王雨

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禁止家长批改作业,可以说是双赢之举:既能增强老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又抚平了家长的怨声载道,让作业批改回归正常轨道。

——李方向

没有痛觉难以让老师自动纠正,必须明确罚则禁止让家长批改作业。

——何卓

家校合作不是布置“家长作业”的理由。

——毛建国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