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专题丨“新时间观”抓“风口”

▲ 5月21日,由冠一通用飞机公司自主研制的单发四座固定翼螺旋桨通用飞机GA20首架机在江西南昌顺利总装下线,并完成滑跑演示 周密摄/本刊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健 胡锦武 余贤红

今年前三季度,地处中部的江西GDP增速预计达9%,继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比速度更亮的是质量:1~8月,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6.8%、32.9%,同比分别提高1.3、1.7个百分点,航空、物联网、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产业阔步发展动力强劲。

江西经济“新”意盎然,亮点纷呈。《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江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背后,得益于一种“新时间观”。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认为,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而且基本处在同一起步线上,为江西发挥资源、区位、生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今时代的竞争,本质是创新之争。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江西唯有主动搏击、创新制胜,舍此别无他途。”

谋篇布局“新速度”

新经济发展机遇千载难逢,但“窗口期”稍纵即逝,发展的“窗口”不会长期打开。明者因时而变,智者乘势而进。跨越赶超的关键在于审“时”度“势”,练就抢抓机遇、超前布局的慧眼和本领。

9月19日上午,南昌瑶湖机场。一架由民企冠一通用飞机公司自主研制的单发四座固定翼螺旋桨通用飞机GA20首架机呼啸着冲上云霄。爬升到1000英尺上空后,GA20圆满完成一系列既定飞行科目,顺利返航降落。

近年来,江西在航空领域一系列大动作频频出手,“江西速度”引发全国关注:用于承接国产大飞机试飞的瑶湖机场,仅用7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完成计划2年完成的建设任务;江西快线通勤航空有限公司只用6天就完成了工商注册、12天就拿到运行合格证,创造了全国通航企业获颁“两证”最快的纪录。

“如果说发展高铁是顺应趋势,那么发展通用航空这条‘天路’则是引领趋势。全国都在一条起跑线上,谁跑得快、谁的机队规模大、谁的飞行能力强,谁就越有竞争力。”江西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熊燕斌说。

国际经验表明,“下一个万亿元黄金产业”通航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技术转移比为1:16。面对各省竞争、群雄逐鹿,作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地,江西以全产业链思维加速布点落子,补短板、强弱项,全力谋划航空产业“二次辉煌”。

研发端,高起点筹建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学院、江西飞行学院,在两个飞机研究所的基础上再添新支撑;生产端,江西已拥有整机生产企业8家,高标准建设的瑶湖机场更是为江西争取国产大飞机总装线、试飞基地落户奠定基础;服务端,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在南昌成立,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飞行服务院士工作站落户江西;运营端,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花落江西……

“棋高一着先。”以执飞省内航线的“江西快线”10月份试运营为标志,上接航空制造业、下连航空服务企业的“通勤航空生态产业链”将在江西形成。以制造为主的江西航空产业格局,正加速向以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为主干、航空服务为支撑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升级。近3年,江西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保持20%至30%的高速增长。2020年,江西航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突破千亿元。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正在成为江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招。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异军突起”也是得益于此。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南昌大学科研团队主导的硅衬底LED技术开辟了全球LED产业化第三条技术路线。围绕这一“世界级技术”,江西不断补链、延链、强链,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产业”。4月,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牵手”南昌,大规模生产具有核心技术的高端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至此,江西把LED核心材料、核心技术、核心装备等生产制造企业、研发机构“收入囊中”,阔步发展动力强劲,仅南昌高新区就集聚了LED相关企业70余家,成为全球LED重要的产业基地。

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提供产业基金支持、标准厂房、设备补贴,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国内前五的移动终端代工企业纷至沓来,智能手机零部件产品90%可在本地配套,3年内手机整机产量将达2亿台,推动南昌成为全国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之一。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江西如今已形成移动终端、数字视听、LED三大领域协同发力的局面。江西计划到2020年打造规模5000亿元的京九高铁电子信息产业带。

为加快创新步伐,江西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等一批政策“干货”,于2016年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即“十三五”期间重点新建5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增5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团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新增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着眼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江西今年又启动了创新驱动“5511”工程倍增计划,在原定指标基础上目标任务翻番。

见势早、动作快,才能拔得发展“头筹”。江西重点扶持的航空产业、中医药产业、新型电子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已硕果累累,11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元,工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变道超车“新路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江西眼睛向前,用新时间观擘画未来,探索跨越赶超“新路径”。

江西省代省长易炼红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变道超车”“换车超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赣东北上饶县皂头镇有一家网游公司“贪玩蓝月”,没看到矗立起一栋厂房,自2016年底落户至今年9月份,不到两年时间在租借的办公室里创下的主营业务收入达44亿元。这样的速度在传统生产场景下难以想象,但在新经济条件下却“不足为奇”,时间有了新的内涵。

类似的大数据企业,在上饶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经聚集了300多家。在各地数据产业基础上,江西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造飞机、造手机之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江西谋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一支“轻骑兵”,引领江西经济快速地跑出产业“新图景”。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杨贵平解读说,在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面前,内地和沿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把握住这一重要“窗口期”,谁就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前,江西这个内陆省份不再满足于亦步亦趋、复制传统赶超模式,而是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探索跨越式发展“新路径”,谋划经济“变道超车”甚至“换车超车”。

随着“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城市落户,鹰潭面对这一新的“风口”,提出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标准等环节于一体的千亿级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短短两年,鹰潭就实现了城市移动物联网络、平台、应用、产业在国内的“四个领先”。

鹰潭这个以铜加工闻名的资源型城市正实现华丽转型,一座“物联新城”出其不意地“闯入”大众视线:鹰潭已成为全球低速物联设备连接数和物联应用场景最多的城市,涌现出全球最大的NB-IoT(窄带物联网)水表生产商、全国最大的移动物联网模组生产企业等一批物联网细分行业的上百家龙头企业,并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移动物联网)示范基地,今年产值将达200亿元。

从鹰潭起步,一年不到的时间,移动物联产业在江西已呈蓬勃发展之势。目前,江西共部署NB-IoT基站4.1万个,NB-IoT连接数达到28万个,全省基本实现NB-IoT、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全域覆盖,eMTC网络年底有望实现全域覆盖,网络建设领跑全国,集聚了国内160多家移动物联网企业,打造出“物联江西”。

VR产业被认为是电脑、手机之后下一个计算机通用平台的关键支撑技术。江西将VR产业列为培育新动能的重点领域。早在2016年南昌便打响了全球城市级虚拟现实产业布局“第一枪”,启动了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规划。

之后,南昌始终将VR产业作为“潜力方阵”予以重点打造,紧盯VR产业链全景图、全球VR产业布局图“两张图”,筛选联想、清华紫光、中国网库等200余家龙头企业精准招商,引导全球要素向南昌汇聚,VR有望成为南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爆发点。今年10月,2018年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召开。有专家评价说:“在VR这个新兴产业上,南昌已经抢得了先机。”

招大引强“新思维”

江西好山好水好生态已经成为江西“招大引强”、引以为豪的新财富。用新的时间标尺衡量江西,优势豁然开朗。

在抚州高新区森鸿科技园创世纪超算中心机房内,一排排整齐的黑色机柜闪烁着绿色星光,16万台服务器正不间断地高速运转。借助这一“超级大脑”,航空航天工具制造、生物信息、天体物理、材料科学、人类组织系统研究、影视渲染等领域的科研成本将平均节约40%以上。

近年来,抚州以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发展,重点打造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六大产业。从创世纪超算中心到按国际标准建设的卓郎大数据中心,再到A股医药板块明星企业、总资产数十亿元的博雅生物,新思维、新理念、新产业为抚州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一批批令人眼前一亮的龙头企业涌现,新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这六大产业,综合起来就是两方面,一是生态,二是文化。按照过去以GDP为中心的核算体系来考察,抚州确实是相对落后、发展不足的,但如果按照新发展理念来看,这些不足恰恰是发展空间、这些落后恰恰是后劲潜力。未来的竞争,关键在生态和文化,而抚州的最大优势正在于此。”抚州市委书记肖毅说。

抚州的发展是江西的缩影。结合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色优势,近年来江西主攻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五大领域,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竞争力强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对速度有着特殊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转型发展,江西提出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的“五型”政府,企业注册开办时间已由原来18.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完成。还推出了“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出台130条举措,已累计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推动企业“轻装上阵”。

与此同时,江西加快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与外界的交流时间。2014年开通江西高铁“第一横”沪昆高铁,2015年开通“第一纵”合福高铁,2017年开通运营武九高铁、九景衢高铁,正在兴建的昌吉赣高铁……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使江西驶入珠三角“5小时经济圈”、长江中游“1小时经济圈”,越来越多的操着港台腔、浙江腔、广东腔的职业经理人活跃在江西。

软、硬“两个环境”的优化,吸引大批企业来赣投资,创新创业活力增强,每天全省诞生1492户市场主体。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与江西开启深度合作,华为等知名企业在江西建立开放试验室、研究中心。今年1~8月,江西利用省外项目资金4658.73亿元,同比增长10.8%。(刊于《瞭望》2018年第43期,此为本期专题第二篇)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