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作品成为上海市摄影艺术节的入选作品。

“今天的摄影就是明天的历史,

我想做的,

就是尽力把将来可能或就要消失的东西

用镜头记录下来”。

也因此,余儒文更加珍惜每一次拍摄机会,

“把每一次都当作最后一次来拍摄。”

他还是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也兼任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

在他的照片里,

总是很容易找见外滩、陆家嘴这样的地标。

他也很爱集齐上海中心、国金中心、

还有金茂大厦这具有代表性的浦东高度“三件套”

余儒文偶尔也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国外的网站,

他希望浏览图片的外国人,

一眼就能认出这里是上海。

在重复的拍摄里,

他发现相机里的上海一直在“长高”。

28年里,浦东的变化尤为明显,

同一角度的照片里,

一些摩天大楼慢慢耸立起来,冲向天际。

拍摄过程中,余儒文也在无数次问自己,

“心中的上海究竟是什么样子?”

这个在苏州河畔降生,

黄浦江边长大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觉得自己从一个游客的状态,

慢慢变成了真正的上海人。

在不同的楼宇和景色的排列组合间,

他不断发现着上海新的风貌,

在追赶浦东快速前进的脚步中,

他永远在填补自己认知的真空地带,

人也因此变得更加脚踏实地。

拍风光,很多时候都是重复的。

但这位摄影师说,

“只要还有机会,无论拍过多少次,

每个制高点我都会一去再去。”

喜欢历史的余儒文希望穿透建筑表面,

见证、记录下更多的城市内涵与变迁。

“早晚有机会,我要把我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我和作品的故事,就是我与这座城的故事”。

他常说一句话,

“建筑是无数个细节汇聚而成的活历史,

它的存在无声地代表着一个时代。”

在余儒文看来,

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代表着上海现代化的脚步

而历史老建筑则诠释了一段过去。

28年的发展,

让陆家嘴成为了上海,乃至全中国最有名的CBD。

摩天大楼接踵而至,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浦东的建设没有休止符,

而他能做的,就是用镜头去追赶建设的速度。

(图片:受访者供图)

<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