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景德镇的传统技艺,做一个陶瓷大件,需要分三节做好以后,再组合在一起,工序多、成本高,艺术效果也没有一次性成型的自然、漂亮。善于琢磨的占绍林在参加过一次技能大赛后萌生了念头:能不能一次性成型?
然而,真正上手的时候,占绍林发现困难比想象大得多。“拉坯是一项精细活,手上的力度稍有差错,都会前功尽弃,做十次能有八次是失败的,力度、水分、干缩比,缺一不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次改进拉坯工艺后,占绍林终于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重大突破,成为景德镇大物件一次拉坯成型第一人。
“当时很多同行都过来观摩学习,但是这个不是一下子就学的会的,得靠自己的审美和技艺的结合,需要经过长期的苦练才能成功。”谈到当时的成功,占绍林如是说。
他并不避讳对自己工艺的自信。“我做出来的东西,别人很难模仿,因为我随时会有自己的创意加进去。”因为“不按常理出牌”,占绍林常被视为拉坯界的“异端”,对此他却并不认同。
“创新也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如果没有基本功的历练,没有对传统的继承,我的创新只会是空中楼阁。”
“最终,我想成为一个艺术家”
占绍林的作品,纹样繁简相宜,既有中国传统韵味,又含西方现代艺术之灵动之美。
看上去似乎“轻而易举”的拉坯过程,浓缩的是占绍林20年如一日的坚持和钻研。“拉坯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通过你的坚持和创新,一件件新鲜玩意儿在你手中诞生,又是一件特别有乐趣的事情。”占绍林告诉记者,时至今日,拉坯对于他来说,始终源于兴趣,而决非机械性重复的工作。
所以,谈起“匠心”,他认为兴趣与勤奋缺一不可。“拉坯你仔细琢磨,结合的是物理学、动力学、平衡学。它要一个支撑,力度不均匀的话它容易倒,支撑度不够的话它容易塌……”谈起拉坯,占绍林有一套又一套理论,专业名词出口成章,很难想象他仅有初中学历。他坦言自己年少辍学,更多的经验都来自于“吃百家饭”,即汲取百家之长。
有一次,占绍林接了一位艺术家的一项工程,坯体完成后,因为跟要求相差两毫米,不得不重做。但正因为此,占绍林从此对坯体厚薄可练就精确到毫厘的本事;因为文化课欠缺,他专程结交拜访艺术院校老师,在与其合作中完善自己对制瓷工艺的理论修养。“我不仅要做一名工匠,我的更高追求是做一名艺术家,要有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
如今,占绍林将大量时间用在开设工作室、培训学生。对此,他有自己的打算。“好的技艺不能只留着自己欣赏,应该传递给更多人。”“我学徒时只有中午才能摸机器,只能摸一会,出师出来你的手艺很差的话别人不要。”如今占绍林带徒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原材料和大量的练习时间。但有一条原则,手艺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不准接私活。对此,他有自己的理由,“你只有做到精益求精以后,别人才会更加认可你的作品,所以不要心之过急,慢慢来,是金子它都会发光的。”
时至今日,每年都有几十所院校的师生来他的工作室学习和实践,他带出的徒弟也遍布全国各地。“你既要把东西做好,做出新意,还要做好传承,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