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一语道出设立中国航天日的重大意义。
从1956年中国创立了自己的航天事业,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再到如今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60余年中,中国航天事业在无数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着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新高度。
从无到有 厚积航天精神
48年前的今天,年仅17岁的习近平正在陕北梁家河村做知青。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夜凉如水,银河似练。忽然,漆黑的天幕中一颗小星星缓缓飞过。那是新中国刚刚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广袤的黄土大地上,少年习近平仰望星空,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共青团团日活动时,重温了当年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并鼓励大家:“我们一起来参观航天科技成就展,感受载人航天精神,激励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航天精神,首先是不断自我突破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习近平强调,航天事业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脚踏实地,勇攀高峰”。
航天精神,又是“敢于上九天揽月”的探索精神。“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习近平感叹。人类自古就对浩瀚的宇宙空间充满好奇和向往,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传说和梦想。习近平希望广大航天人在航天事业发展的征程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航天精神,同时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吃苦耐劳精神。习近平2016年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点赞航天人:“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正是凭借着这种深厚博大航天精神,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迈向强大 擎起航天力量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天空之上的灿烂星河,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凝聚起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