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内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通话。(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3年6月,习近平在北京航天飞行测控中心与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时表示,飞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字眼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一次次的跨越,也不断标注着中国太空探索的新高度;火箭的可靠性和高密度发射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我国全年火箭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空间科学取得重要突破,暗物质卫星、“墨子号”、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升空……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到世界前列。

伟大的航空事业,在汇聚力量中不断壮大,在薪火相传中不断推进,“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广阔的征程。

再攀高峰 谱写航天新篇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腾空而起。当时没有加压设备,科研人员用自行车的打气筒把气压打上去……

虽然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中华民族在走出地球的远征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10年后,1970年的4月24日,西北大漠深处,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华民族从此进入航天时代。

2013年6月11日,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即将出征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壮行。(图片来源:新华社)

“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走向太空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的脚步越来越快,也越来越远……

新时代,习近平对航天事业下一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航空航天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十九大报告中将建设“航天强国”作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

只有坚持驱动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站在主动,才能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才能为提高综合国力提供支持、为建设航天强国积聚新动能、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筑梦征程任重道远。在第三个“中国航天日”,我们弘扬航天精神,激励全社会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氛围,让中国力量在时代的洪流中厚植根基、凝结一心,让航天梦与中国梦相互激荡,一起走向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文/刘畅)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