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在华投资利润高不高?

美资企业全球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总额增长的1/3来自中国市场。近两年美企在华销售额增速继续跑赢其全球水平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385家,同比增长8.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10.1亿元人民币。今年一季度,美国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5家,同比增长43.7%。

对不少美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已成为其业务增长源的大头。绝大多数在华美企业绩良好,中国市场是其重要增长点和利润中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在华美企实现销售收入约5170亿美元,利润超过360亿美元。

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0至2015年间,美资企业全球海外分支机构销售总额增长的1/3来自中国市场。同时,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增速在2016至2017年间继续跑赢其全球水平。

美国企业来华投资本应是互利共赢的,但如果细算账,美方获得的实惠更多。

还是以苹果手机为例,苹果公司通过全球生产布局,将手机的组装和制造放在中国,降低了生产成本。中国企业虽然承接了几乎全部苹果手机的制造,但从中获利有限。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一部苹果7手机,在价值153.88美元的核心电子元器件中,中国仅1家公司参与电池供应,价值约2.5美元,而美国企业仅在提供核心元器件一项上就赚得64美元。

再以汽车为例。2017年,美国通用汽车及合资企业全年在华零售销量突破400万辆,已超过其在美国本土销量。通用汽车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通用汽车在全球最大的市场,第三季度中国销量占集团总销量比重为42.38%,增速达12.3%,而通用北美部门的汽车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16%。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说,中美开展经贸合作,既是双方优势互补的自然结果,也是国际产业分工、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和高素质、低成本的劳动者队伍,而美国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强,服务业发达,占据全球价值链上游,“双方已形成高度互补关系,这是中美进行务实合作的强大基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始终认真履行承诺,是多边贸易、自由贸易的积极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认为,在利用WTO规则解决相关问题方面,中国发挥了模范作用,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反观美国,白宫在国际关系上不按规矩出牌,屡屡无视规则、不守承诺。这次,美国借“301调查”对华发动贸易战,“一定程度上说,是本届美国政府保护主义思想严重情绪化的反映。”

“中国制造2025”存在市场准入歧视吗?

已有多家美国企业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存在限制性、歧视性和排他性内容

“美对华301调查报告对‘中国制造2025’横加指责,并把制裁火力对准‘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航空航天、汽车、化工和信息产业,其理由是中国产业政策存在市场准入歧视。这是美国政府基于错误事实做出的错误判断。”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从本质上看,“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并没有什么区别。“中国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以开放心态、创造开放环境来推进‘中国制造2025’,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不存在限制性、歧视性和排他性内容。”

黄群慧举例说,目前,已有多家美国企业参与到“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如美国佐治亚理工与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人才培养,GE公司与哈尔滨电气集团在燃气轮机制造领域开展合作。在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联盟已有3家海外成员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说,在很多战略性产业领域,中美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荣的关系。中国从美国等国家采购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然后加工组装再出口到美国或者第三方。中国是美国汽车零部件第三大出口市场、建筑设备第二大出口市场、智能电网产品第七大出口市场、可再生能源产品第八大出口市场。对美国来说,限制或禁止部分零部件或产品出口中国,对双方的企业都会造成伤害。

美企对华投资有没有遭遇强制性技术转让?

中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完全遵循公平、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是双赢之举

在日前美国公布的所谓“301调查报告”中,美方认为中国使用合资要求、股比限制和其他外商投资限制来强制或迫使美国企业转让技术。那么,中国是否存在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在中国外资管理相关规定里,从来没有强制外资企业向中国合资企业或者向合资方转让技术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以及相关政策中,也没有任何强制外国企业转让技术的规定。企业是通过自主开发获得技术还是通过商业合作获得技术,都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中国政府从未干预,也不会做出限制性的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中国走的是法治化市场经济道路,市场经济最看重契约精神,中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完全遵循公平、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是双赢之举。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指责中国汽车产业政策违背了WTO原则,并认为中方‘窃取’了美国企业的技术。其实美方忽视了中国汽车产业在不同阶段发展的特性,也忽视了中国市场为美国汽车产业做出的贡献,而他们对所谓‘不公平原则’的认知也是错误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说。

董扬认为,美国政府不能把两个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相异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公平名义画上等号。中美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就汽车行业来说,外国整车企业要求独资的呼声并不高,因为中方的资源、人力等要素在合资企业的贡献度越来越大,中美合作对双方都有利。”

合资或合作经营,目的是“大家一起干、一起赚”,通过这类方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华获利颇丰,很多美国公司据此获得了远超其本土的营收。换言之,美资企业来华淘金,不是“亏大了”,而是赚得“盆满钵满”。

中方是否操纵人民币汇率获取了贸易利益?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也没有通过汇率贬值谋得额外贸易优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有目共睹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总有一些美国机构给中方扣上“汇率操纵国”的帽子。

“自从3月份美国提出对我国加收关税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没受到影响。这一点从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可以得到印证,经济指标持续稳中向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中国不存在用人民币贬值应对贸易摩擦的可能性,用贬值应对贸易摩擦也不是最优选择。

“即使是面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中国也没有采取汇率贬值方式谋得额外贸易优势,反而是为了国际大局利益做出牺牲,采取手段稳定汇率。”赵庆明说,比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很多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贬值,有的国家汇率贬值50%以上甚至超过100%,中国则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支持遭受危机的国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994年的8.7到1998年的8.27左右,一直稳定到2005年,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从数据看,尽管2014至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确实呈阶段性贬值,但此期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不断下降。2015年和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分别较前一年下降5126亿美元和3199亿美元,这明显不符合“汇率操纵”的论断。

“事实上,这一阶段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预期等因素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李世刚指出,央行外汇管理的方向是为市场提供必要的美元流动性支持。“这么做,既不是为了妨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也不是为了刺激出口而搞竞争性贬值,更不是为了阻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调整。中方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和保持汇率稳定之间求得平衡的努力,有效避免了人民币汇率无序调整导致的负面溢出效应和主要货币的竞争性贬值,这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都是有利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很好地服务个人和企业,也可以让中国及外国公司方便地进行贸易和投资,“未来外汇市场也会运行得更好。”

本报记者 杜海涛 王 珂 王 政 齐志明 王 观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