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访

“杀人”情节未被法院采信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因单个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刑罚执行两年可以减刑,但因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刑罚执行三年才可以减刑。

法律界人士指出,张林苍因脱逃罪被判刑五年,数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尽管从执行的刑期看,与此前运输毒品罪并无区别,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获得减刑的机会微乎其微,或将面临终身监禁。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表示,从昆明中院最终判决来看,张林苍自称的杀人情节,最终并未被法院采信。其介绍,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检方将补充新证据,调查所谓“杀人”情况。“如经补侦,确有杀人,应在侦查终结后由公诉方变更起诉”。也就是说,如果杀人属实,则将视具体情节,检方将以故意伤害致死、故意杀人或过失杀人罪追加起诉。但从判决结果看,张林苍仍是以逃脱罪被起诉,因此其“杀人”事实并未被查实。

■ 争议

“喊杀”动机成谜

关于张林苍的当庭“喊杀”,一度有声音指出,这是一种拖延时间的策略。“张林苍自认原判决是无期徒刑,加上越狱被捕,可能将改判死刑。”因此,故意自报“杀人”情节,延缓审判进程。

不过,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常清分析,如果“喊杀”是一种策略,实际并没有效果。王常清说,如果张林苍杀人事实成立,由于是司法机关此前不掌握的信息,其当庭交代的行为可视为自首,依法能够获得轻判;即便事实不成立,也不会变更起诉,因为当庭自称“杀人”的行为,无论是对逃脱罪还是运输毒品罪,都不属于法定从重情节,不会加重量刑,但可能会因为干扰司法,反而对量刑产生不利影响。

云南当地媒体援引法律界人士分析称,张林苍当过兵且还年轻,第一次因运输毒品被判无期徒刑后,内心应该感到很绝望,故而脱逃。“被抓后在庭审中声称还杀了人,也是他极度绝望后只求速死的一种内心反映。”

■ 背景

张林苍

1989年 出生于云南省马龙县。

2007年 18岁时入伍,在江西的消防部队服役,曾获得“优秀士兵”等称号。

2012年 复员回乡。此后,张林苍跟着父亲跑过一阵长途运输,之后借钱在马龙县城开办一家KTV,但生意一直不太好,投资30万元,最终KTV只卖出11万元,张林苍也因此欠债。

2016年2月23日 非法运输毒品1280克。

2016年10月25日 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2017年5月2日 在服刑监狱越狱。

2017年5月10日 在嵩明县小药灵山被捕。

2018年1月17日 因犯脱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加上其此前曾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