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风发

战略支援部队

本报记者邹维荣、通讯员王玉磊发自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新年开训现场——

无形战场砺锋芒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

1月3日上午,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360余名官兵代表精神抖擞地列队看齐,在鲜红的军旗面前庄严宣誓,拉开新年度军事训练的序幕。

“×××重大任务实战化训练开始!” 10时21分,随着基地指挥员一声令下,官兵们迅速奔向各自战位。该基地作为承担实战任务的新质作战力量,执行高密度重大任务已成常态。

指挥所内,键盘声声,荧屏闪烁,各种数据、画面不停地刷新着,官兵们目光专注。记者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场无形的“战场”厮杀。基地邓参谋长向记者介绍说:“实战化训练和实战任务高度一致,是战略支援部队训练的一大特点。”桌面任务计划书显示,此项重大任务已经进入倒计时,每天30余项任务流程精确到秒。

“雷达发现目标”“角度跟踪正常”……某综合机房内传来了岗位操作手沙广源清脆明亮的声音。他说,今天是阴雨天,正是锤炼岗位操作手在复杂天气条件下完成任务能力的好机会。

忽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报告,某新型设备出现高压故障!”电话那头传来岗位操作手董苏皖焦急的声音。

“启动掉高压应急预案,处置情况及时报告!”吴高杨工程师没有片刻犹疑,迅即下达命令。经过苦战,故障最终定位在某一路高压电源组合,更换备份组合后,设备终于工作正常。

进了实验室就是上战场。连续执行重大任务的系统工程师盛午刚介绍,为提升岗位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演训任务专门增加故障演练环节,旨在考验各个系统应对最恶劣、最极端突发情况的能力。

实案实训,实装操作,实时完成,分秒不差。观战一天,走出任务训练场,该部领导的一句话让记者心潮澎湃:“作为习主席亲自决策缔造的一支新型作战力量,只有在训练中坚持‘标准高于实战、要求严于实战’,早一天形成实战能力,才会在应对现实威胁上多一分主动……”

武警部队

本报记者赵波、特约记者武炎龙发自武警北京总队新年开训现场——

一路敌情练打仗

天寒地冻北风啸,厉兵秣马正当时。

1月3日上午10时,武警北京总队训练基地,首长机关射击训练方阵、冬季野营大拉练方阵、特战魔鬼周极限训练方阵、应急保障训练方阵等8个方阵数千名官兵以及由综合指挥车、装甲车、运兵车、运输车等组成的装备方阵,群情激昂,聆听习主席开训动员训令。

就在2天前,1月1日零时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新使命。聆听习主席开训动员,武警部队官兵练兵备战的意志空前凝聚,谋战思训的热情高涨。

立身为旗,行胜于言。武警部队党委常委带领北京总队首长机关人员打响了新年实战化训练的“第一枪”。命令下达,首长机关方阵冲向射击点:卧倒、装弹、上膛、瞄准、击发,动作迅速利落、一气呵成……

言武备者,练为最要。训练场上,该总队机动支队、执勤支队和总队后勤“一组五队”官兵们开展各种着眼实战的特战基础、专业和小组协同等训练,有的部队直接向山区拉动开展野营拉练。无独有偶,他们几乎都是新调整组建的单位,面对高强度、高难度的训练课目,官兵们始终斗志昂扬,倾情投入。

快一分是胜,慢一分是败。机动支队的特战大队将开展为期7天的“魔鬼周”极限训练。面对开进路上“恐怖分子”接连袭扰,官兵们快速应对、见招拆招。在执勤第九支队勤务反袭击、武装巡逻实兵对抗训练场,指挥员迅速通过屏幕收集信息,在最短时间下达战斗命令。记者看到,“不法分子”手段极端,执勤哨兵挺身迎击;“肇事车辆”疯狂冲闯,处置力量迎面拦截。激烈的对抗此起彼伏,爆震弹不时响起,硝烟战尘始终弥漫……

一场战斗结束,下一场战斗的号令响起:某地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指挥部命令特战分队火速增援。已连续训练多时的特战队员们如闪电一般出击……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记者感触颇深:反恐处突战场就需要这样一群有血性的兵!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