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实验平台,上海光源由全能量注入器、电子储存环、光束线和实验站组成。图为上海光源内部被称为“梦之线”的光束线。(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正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近日,本报派出多路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采访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场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新进展新成就新经验,敬请关注。

在浩瀚的宇宙,练就了“火眼金睛”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腾空700多天后,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这或许正是来自暗物质的信号;

在广阔的天空,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转场西安阎良,在经过更加繁密的适航取证试飞后,或于不久的将来解锁一批新技能;

……

当天上的创新大戏不断上演之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悟空”和C919的“诞生地”上海,展开一场天地携手的“对话”,探求上海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如何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如何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小卫星的梦想

在上海张江园区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卫星创新院”),有这么一面“卫星墙”,上面“挂满”了已经发射上天的20多颗卫星,“悟空”“墨子”算得上是其中的“明星级”卫星了。

根据国际卫星分类,“体重”小于1吨的卫星被称为小卫星。那么,“小卫星”到底“小”到什么地步?记者在总装厂房内,见到了2016年与“天宫二号”一起发射的“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的初样星,小小的个头,体积仅与普通笔记本电脑摊开时一般大小,却发挥着大大的功能,可以对大型飞行器进行探测及状态监控,将定位精度提高4到5倍。

“小卫星”又“新”在哪里?卫星创新院院长于英杰列举了刚刚传回好消息的“悟空”的例子。“‘悟空’以载荷为中心,用450公斤的卫星平台运载了1.4吨的‘货物’,既节省成本,又突出载荷的特点。”于英杰说,“以前都是用大车拉小货,想把500公斤的载荷送上天,就要制造出一个2到3吨的大家伙,费时费力,所以以载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创新,在世界航天领域也是少见的”。

当然,它的能力不仅于此,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的第一步也是由“小卫星”完成的,总装厂房内就放着“实物版”的北斗三号卫星,让记者大开眼界。“2020年左右,99%以上都是国产化元器件的北斗系统将实现全球导航定位。届时,将在某些领域超越GPS,提供覆盖全球的定位、导航、授时和通讯服务。我也希望有一天,人们喜欢北斗胜过GPS。”卫星创新院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沈学民语气中透着骄傲。

“卫星创新院14年间,一共发射了25颗卫星,今年底之前还要再发射3颗,总量达到28颗,在研的还有30多颗。从过去几年才发射一颗,到现在不到3个月就发射一颗,证明我们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技术成熟度在不断提高。”于英杰告诉记者,“新时代对创新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我们只有敢想敢干超前干,才能走在别人的前头,才能从追赶、并行到领跑,这股子创新自信必须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