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来自1968年的老照片
当一个国家长期处于欠发达阶段时,传染病是每个当地民众心中的噩梦。由于国家医疗水平落后,药品的可获得性低,一旦得了传染病,哪怕是现在看起来非常微不足道的病,死亡就是他们的宿命。毛里塔尼亚便是这样一个国家,它位于大西洋畔、撒哈拉沙漠边缘,常见的多发病主要有结核病、疟疾、肝炎、肠炎、急性呼吸道疾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
据老人描述,当时有非常多的人死于疟疾,老幼妇孺,就连原本身体健壮的年轻人也不能幸免。国内疟疾肆虐,但随着中国医疗队医生的到来,当地疟疾的情况大有好转,中国医生对当时住在塞利巴比的人们来说简直是大救星。
老人说:“中国医生有神药,一吃就能好。”接着,老人讲述了一段她好朋友的故事。那时,老人的一位好朋友发烧,身体不适,在他们当地人看来,遇上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死的。于是这位朋友怀着撞运气的心态去到中国医疗队医生那里看病,医生看了一眼,没有过多的询问,就给她拿药。这位朋友又担心又害怕,以为医生未能诊断出自己的病情,便一直试图用土语与医生交流,但由于语言不通,没法正常交流,医生只好让她先回家吃药。这位朋友按照指示吃了医生给的药,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她退烧了,紧接着她的身体完全康复了。
那个时候,中国医生的神药是在当地广为传颂的事情。塞利巴比的街头巷尾没有人不认识这三位中国医生,三位医生走到哪里,赞美之声就跟到哪里。“Merci! La Chine! Mon ami!”
“事情差不多也发生在那一年”,老人又说起了她印象极深的一段故事,“在距离塞利巴比有段距离的村子里,有位产妇半夜发痛即将分娩,那时苦于没有当地医生为她接生,她的丈夫骑着驴赶来医疗队,向一位妇产科女医生说明了情况,女医生没有犹豫,准备赶往村庄为产妇接生。于是,在凌晨两三点的塞利巴比,女医生骑在驴上,产妇的丈夫牵着驴,缓缓去往村庄。最终,产妇在女医生的帮助下,顺利生产。”
老人抚摸着这张黑白照片,回忆道:“那时,中国医生来到这儿不太适应,因为生活条件太艰苦,气候也不好,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饮食,不习惯当地食物,但每每有前来致谢的患者带来自己做的食物,他们都欣然接受。除此之外,语言不通也是一大难题,好在中国医生医术高明,简单的看诊后,就能确诊病情,进行治疗。但是,不管有多少问题,中国医生都全力克服,他们一直就在那里,无私奉献,帮助我们。”
大概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已经记不起他们的全名也记不起他们的样子,但是这张黑白照片却依然被保存的非常好,没有一点点褶皱。
当天,医生为老人拆纱布,老人重见光明。她说:“我现在感觉很好,看得很清楚,我不需要我的儿子搀扶我了。”她再一次拿起照片仔细端详,眼中饱含着感激的泪水。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张建国在得知此事后,专门慰问了老人。老人动容地对大使说道:“尽管记忆很久远,半个世纪过去了,但许多毛塔人民跟我一样,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对我们的帮助。”张建国大使听老人讲述完这段故事后非常感动,他祝贺老人手术成功,重见光明,也感谢老人带来的这段温暖人心的故事和照片。张大使说:“我们的中国医疗队能为毛塔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荣幸。中国医疗队用行动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就是为了传递光明,传递友谊,传递爱心,传递亲情。中毛两国人民深厚的友情历久弥新。”
一段奇妙的缘分,见证了中毛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也见证了中毛两国在卫生领域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深化。
大使询问老人照片的故事
政务参赞王健与当地媒体人一起看照片